转般法

拼音:zhuǎn bān fǎ 首字母大写:ZBF五笔:lfn tuwc ifc 转般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裴耀卿于古汴河口筑河阴仓,使江淮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黄河﹑渭水至长安,为转般法之始。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开封)粮食等物资供应,自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州治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更多

漕标

拼音:cáo biāo 首字母大写:CB五笔:igmj sfi 漕标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清代漕运总督所属的绿营兵。担负漕粮的催督﹑保护等。

漕费

拼音:cáo fèi 首字母大写:CF五笔:igmj xjm 漕费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

漕赠

拼音:cáo zènɡ 首字母大写:CZ五笔:igmj mu 漕赠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称"漕截"。 2.旧时指于征收漕粮正税外所加收的赠贴。

漕折

拼音:cáo zhé 首字母大写:CZ五笔:igmj rr 漕折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明正统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

红剥银

拼音:hónɡ bāo yín 首字母大写:HBY五笔:xa vij qvy 红剥银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支,馀剩之银,分给运军,以备剥浅之用。参阅《清会典事例.户部.剥船》。

南米

拼音:nán mǐ 首字母大写:NM五笔:fm oyt 南米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南方各省漕粮的总名,旧时的一种实物税。自南方征得粮米,经漕运至京师等地,供官军食用。

轻赍银

拼音:qīnɡ jī yín 首字母大写:QJY五笔:lc fww qvy 轻赍银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元明以来,税粮﹑漕粮﹑马草等折收银两的部分,叫"轻赍银"。清代漕粮加征的耗米,除随船给运四斗外,其余耗米折征银两,并按兑运远近规定数额。见《清史稿.食货志三》。

司农

拼音:sī nónɡ 首字母大写:SN五笔:ngk pe 司农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贴脚

拼音:tiē jiǎo 首字母大写:TJ五笔:mhkg efcb 贴脚的同义词反义词
1.封建时代为逃避赋役而以田产伪托他人名下。 2.贴补漕粮运输费。 3.方言。谓道路泥泞,泥土黏脚。
1234 共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