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笃班
拼音:dī dǔ bān 首字母大写:DDB五笔:iyu tcg gyt 滴笃班的同义词反义词
1.越剧形成初期的一种俗称。浙江省馀姚县农村说唱艺人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演变成为戏剧形式时,因脚色从后台先有一声"叫头",然后在笃鼓﹑尺板的"滴笃"声中出场,故称"滴笃班"。
过场
浣纱记
拼音:huàn shā jì 首字母大写:HSJ五笔:ipfq xi yn 浣纱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一名《吴越春秋》。传奇剧本。明代梁辰鱼作。写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终于灭吴的故事。是第一次成功地将魏良辅“水磨调”用于舞台的成功之作。
后台
换景
监督
冷场(-chǎng)
拼音:lénɡ chǎnɡ ( - c h ǎ n g )首字母大写:LC(-CHǎNG)五笔:uwy fnrt ( - c h ǎ n g ) 冷场(-chǎng)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演出过程中因演员未到或忘记台词而造成的场面:她今天心神不定,在舞台上忘记了台词,冷场了几分钟。
②会议过程中没人发言的沉默场面:冷场片刻|在讨论关键问题时,会议冷场,大家面面相觑,气氛紧张。
剧通科
拼音:jù tōnɡ kē 首字母大写:JTK五笔:ndj cep tufh 剧通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1.俗称"检场的"。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
昆剧
拼音:kūn jù 首字母大写:KJ五笔:jx ndj 昆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