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音
异口同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kǒu tóng yīn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同音
同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yīn1.音调相和。 2.声音相同。 3.比喻说同样的话。 4.同一读音。
同音共律
同音共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yīn gòng lǜ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同音词
同音词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yīn cí1.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惊奇"和"旌旗","功课"和"攻克","食油"和"石油"等。
一口同音
一口同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kǒu tóng yīn犹言众口一词。
众啄同音
众啄同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zhòu tóng yīn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笙磬同音
笙磬同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qìng tóng yīn笙:簧管乐器;磬: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笙和磬发出的音响和谐。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异口同韵
异口同韵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kǒu tóng yùn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
赤杨
赤杨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ì yáng1.指洪秀全和杨秀清,暗喻太平天国。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乃誉﹞值赤杨之乱,弃儒而贾,于贸易之暇,攻书画篆刻及诗古文辞。"旧称国家大乱为"红羊劫","红羊"与"洪杨"同音,"红"又与"赤"同义,因以"赤杨"暗喻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红羊劫"。 2.树名。晋崔豹《古今注.草本》:"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也。"明李时珍以为即"柽柳"。见《本草纲目.木二.柽柳》。
通假
通假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jiǎ/jià1.互相借用。 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