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hé hào tè shì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自治区中部、京包铁路线上。南临大黑河,绿化较好,蒙古语有“青色的城”之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曾为绥远省省会。1928年设市。人口93.8万(1995年)。是中国重要的毛纺工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昭君墓、大召、席力图召、白塔、五塔寺等。有内蒙古大学等高等学校。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lián hào tè shì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1966年设市。人口1.3万(1995年)。集二铁路终点,出国境与蒙古铁路相接。为中蒙边境的重要城市。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hé hào tè1.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市区面积206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万。在京包线上,是自治区政治、文化中心及中部物资集散地。

浩特

浩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o tè蒙古族牧人居住的自然村,也指城市。[蒙]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 měng gǔ dà xué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呼和浩特。创建于1957年。设有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系和艺术学院等。

集二铁路

集二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èr tiě lù从内蒙古集宁到二连浩特。长333千米。1954年筑成。南接京包线,北出国境接蒙古境内铁路。中、蒙、俄三国国际联运通道。

京包铁路

京包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bāo tiě lù从北京经山西大同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长828千米。1923年1月全线通车。曾名京绥、平绥铁路。西接包兰线,为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大动脉。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 měng gǔ zì zhì qū简称“内蒙古”。在中国北部,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2237.2万(1995年)。除汉族外,蒙古族居多。1947年建立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其他重要城市有包头等。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以南黄河沿岸和大兴安岭以东为平原。处中温带,自东往西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中国主要牧区。农产中甜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钢铁工业亦发达,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大兴安岭盛产木材。

昭君

昭君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jūn1.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更多

昭君墓

昭君墓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jūn mù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为王昭君之墓。墓高33米,为一座封土堆,呈青黛色,又名青冢。前有平台,台上建亭,旁有碑碣。有昭君和匈奴王骑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共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