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wú/yù ěr zú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约720.7万人(1990年)。用维吾尔语、维吾尔文。信伊斯兰教。有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音乐歌舞蜚声国内外,民族乐器精巧多样。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主要从事农业。

乌古斯传

乌古斯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gǔ sī chuán/zhuàn又称《乌古斯汗传说》。维吾尔族民间英雄史诗。产生于公元8世纪左右,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公元13世纪写成回鹘文本。叙述乌古斯降生后即会说话,不久便能行走。他以生肉和酒为食,牧马、打猎为业,曾杀死独角兽为民除害,即汗位后征战四方。史诗反映当时维吾尔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

贯云石(1286-1324)

贯云石(1286-1324)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àn yún shí/dàn (1286-1324)元代文学家。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世袭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让位其弟,北上就学。任翰林学士、中奉大夫,不久辞官,隐居杭州。散曲多写游乐和恋情,风格以豪放为主。与徐再思(号甜斋)齐名,后人合辑二人作品,编为《酸甜乐府》。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shì shuāi jiāo摔跤运动之一。古称角力、抵角、相扑、争跤等。常用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掰、插闪、抱腿、勾脚等,以将对手摔倒为胜。比赛分三局,每局三分钟。此外还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摔跤,如蒙古族摔跤、朝鲜族摔跤、藏族摔跤、维吾尔族摔跤等。

伯克

伯克的同义词反义词
bó kè1.旧时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克为长,伊什罕伯克为副,下设各级伯克,清政府分别加以任命,概称伯克。清昭槤《啸亭杂录.理藩院》:"嘉峪关外回部有十……其旧疆建诸王二﹐咸如蒙古诸藩﹐余则置伯克司之。伯克者﹐回中长吏也﹐各视秩有差。"后亦泛指该地区一般上层人物。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èr mù qiǎ/kǎ mǔ1.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吐尔地阿洪(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回疆

回疆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í jiāng/qiáng1.清代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该地为维吾尔族所聚居,因清代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或地区多加称为"回",故名。也叫回部。

坎土曼

坎土曼的同义词反义词
kǎn tǔ màn维吾尔族用于锄地、挖土等的农具,用铁制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jiāng wéi wú ěr zì zhì qū简称“新”。在中国西北部。面积166.0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省区。人口1637万(1995年),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汉、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族人数也较多。195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高山、盆地相间。气候干旱。沙漠、草原分布广。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中国重要垦区和牧区,以产细毛羊著名。棉花、甜菜、羊毛产......更多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wú/yù ěr yǔ/yù1.维吾尔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维吾尔语的方言中,罗布方言的特点较为突出。在维吾尔语标准语中,元音部位和谐比较严整,唇状和谐已较松弛。解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正在不断增加。参见"维吾尔文"。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