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和谈

南北和谈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běi/bèi hé/hè/huó/huò/hú tán①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南方革命军代表和北洋军阀袁世凯代表在上海举行和谈。革命军提出废除清政府、确立共和政体等条件;北洋军阀方面提出停战、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三项条件。在袁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下,南方接受了三项条件。②1917年北洋军阀废弃国会和临时约法,赶走总统黎元洪。孙中山在南方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后......更多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chāng qǐ yì又称“八一起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北伐军二万多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9月下旬到达潮州(今潮安)、汕头,遭强敌围攻,主力损失严重。剩下的队伍,一部分撤至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等率领经江西转入湘南,在当地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更多

南洋大臣

南洋大臣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yáng dà/dài/tài chén1.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卢德运动

卢德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dé yùn dòng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19世纪初,英国工人不满日益贫困的现状,但他们错误地认为机器工业是贫困的原因,于是展开大规模捣毁工厂、破坏机器的运动。据说运动由一名叫卢德的工人发起,所以称“卢德运动”。不久被政府镇压。

卫戍区

卫戍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shù qū①担负一国之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中国在首都北京设卫戍区,隶属于北京军区,同时是中共北京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警卫和守备,开展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②有些国家对军队长期或临时驻扎、实施警卫和守备的军事区域的称谓。

印花

印花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huā1.旧时一种用于缄封公文的凭证。 2.谓将花纹或图案印到纺织品等物上。 3.谓印有图案或花纹。 4.指印花税。 5.指印花税票。由政府出售,贴在契约﹑凭证等上面,作为税款的一种特制印刷品。

参战军

参战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n zhàn jū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宣战。段祺瑞于12月就任参战督办,同日本订立参战借款,由日本提供军火和教官,编练参战军。大战结束后改为边防军。1920年被直系军阀改编。

参议会

参议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n yì huì1.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成立的地方性咨询机构。有省﹑县﹑乡参议会。 2.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了动员和团结广大民众参加抗日而设立的各级人民代表机关。有边区﹑市﹑县﹑乡参议会。

台兵

台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tāi bīng1.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台省

台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tāi shěng/xǐng1.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南北朝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台省"之称仍沿用不变。 2.唐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台省"。
1112131415 共8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