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伏辕
驹伏辕的同义词反义词
jú fú yuán1.汉武帝时,魏其侯窦婴与丞相武安侯田蚡不和。一次宴会上,与魏其交好的灌夫冲撞了武安侯,武安侯治之重罪,魏其竭力为之开脱。武帝召群臣问是非,因两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以"驹伏辕"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高欢(496-547)
高欢(496-547)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huān (496-547)东魏大臣。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叛降魏。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魏兵权,称大丞相。执东魏朝政十六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他被追尊为神武帝。
黄扉
黄扉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fēi1.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 2.指丞相﹑三公﹑给事中等官位。 3.指宫门。
三馆
三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uǎn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主计
主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jì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亚相
亚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 xiāng/xiàng1.指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 2.指继先人而居相位的人。 3.御史大夫的别称。秦汉时,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丞相缺人,常以之递升,故唐以后有此别称。
六君子
六君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jūn zǐ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更多
兰阇
冢司
冢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ǒng sī1.丞相的别称。
司直
司直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zhí1.主正人过。亦指主正人过的人。 2.官名。指丞相司直,西汉武帝时始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东汉改属司徒。北魏至元沿置,或属廷尉,或属大理寺,掌推按﹑断刑﹑治狱等。明废。参阅《通典.职官三》﹑《职官七》﹐宋高承《事物纪原.九寺卿少.司直》。 3.官名。唐太子官属,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 4.当值;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