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吏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bù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咸阳

咸阳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n yáng1.指秦桧。《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南宋丞相秦桧割地媚金以求偏安﹐事类昭王。秦都咸阳而桧姓秦﹐故时人以"咸阳"称之。

大学士

大学士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xué shì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太史公

太史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shǐ gōng1.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为太史令﹐司马迁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司马迁。

守相

守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ǒu xiāng/xiàng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诸侯王之相。 3.谓为相而居守者。

富民侯

富民侯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mín hóu/hòu1.汉武帝晩年,悔以江充谮杀卫太子据,又悔征伐连年。会车千秋上书为卫太子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刘屈厘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封驳

封驳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bó亦作“封駮”。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 ,丞相 王嘉 “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 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 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更多

平章

平章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zhāng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平阳酒

平阳酒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yáng jiǔ1.指汉丞相曹参饮酒故事。

平陵东

平陵东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líng dōng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1112131415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