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xīn chéng yì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求志达道
求志达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ú zhì dá dào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汉注
汉注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zhù1.汉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汉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河图
河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tú1.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
法先王
法先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xiān wáng1.先秦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称尧﹑舜﹑文﹑武。与"法后王"相对。
洛书
洛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ò shū1.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
清谈派
清谈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tán pài1.六朝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思想流派,他们多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玄理,以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竹林七贤为其代表。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烦淫
烦淫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 yín1.指繁缛而无节制的乐声。儒家以为是淫俗之乐。语本《左传.昭公元年》:"烦手淫声,慆堙心耳。"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píng shí/dàn jīng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