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人月圆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yuè yuán1.词牌名。又名青衫湿。始创于宋王诜,因其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名。双调四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南曲大石调﹑北曲黄钟宫均有同名曲牌。字数与词牌不同。

元杂剧

元杂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zá jù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shēng gān zhōu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十三调

十三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sān tiáo/diào1.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

南乡子

南乡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xiāng zǐ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卜算子

卜算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bǔ suàn zǐ①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用作引子。

四季调

四季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jì tiáo/diào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声声慢

声声慢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shēng màn①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至九十九字。有押平声韵和押仄声韵两体。押仄声韵的按例用入声。②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阕都相同的。用作引子。

尾犯

尾犯的同义词反义词
wěi/yǐ fàn1.从犯。 2.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shā/shà luò/là yàn1.古琴曲名。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古典标题乐曲。最早见于《古琴正宗》(公元1634年)。内容描写沙滩上群雁起落飞鸣﹑回翔呼应的情景。琵琶大曲中亦有同名乐曲,以不同曲调表现相似的内容和意境。 2.曲牌名。即《雁儿塔》。 3.菊花的一种。
12345 共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