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jīng zhèng biàn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南北和谈

南北和谈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běi/bèi hé/hè/huó/huò/hú tán①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南方革命军代表和北洋军阀袁世凯代表在上海举行和谈。革命军提出废除清政府、确立共和政体等条件;北洋军阀方面提出停战、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三项条件。在袁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下,南方接受了三项条件。②1917年北洋军阀废弃国会和临时约法,赶走总统黎元洪。孙中山在南方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后......更多

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1897-1986)的同义词反义词
yè jiàn yīng (1897-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广东嘉应(今梅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1924年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更多

子牟

子牟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móu/mù1.即魏公子牟。战国时人。因封于中山,也叫中山公子牟。曾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见《吕氏春秋·审为》。后常用作心存朝廷或忧国的典实。

学生装

学生装的同义词反义词
xué shēng zhuāng男式上装的一种。因流行于“五四”运动前后大中学生中,故名。外形似中山装。封口立领,前身三只底角呈圆弧形无盖的明贴袋,下面两只大袋,左上一只小袋,正中五粒明钮。特点是简练、活泼。

山向

山向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xiàng1.旧时看风水的所定的坟茔方位。据说山向的吉凶,与年月日有关。《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刘猛进墓志》:"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南海郡西北朝亭东一里半,坟向艮宫,厥名甲寅之墓。"此即山向之说。 2.晋代竹林七贤中山涛﹑向秀的并称。

戴维营

戴维营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i wéi yíng美国总统的别墅和休养地。在首都华盛顿以北的山地中。海拔4000多米。山区层林叠翠,环境幽静,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十多幢平房散布在近百亩面积的丛林中,其中山杨屋等四幢木房为主要建筑。另有电影院、网球场、游泳池等娱乐设施。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fǎ yùn dòng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并企图武力统一中国。孙中山号召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并联合西南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孙当选为大元帅,领导南方各省军队抗击北洋军阀的军事进攻。次年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酝酿同北洋军阀议和。护法运动归于失败。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sān mín zhǔ yì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政治主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从原来的排满发展到反帝,提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提出“五权分立”的原则,强调了民主权利应......更多

柴望

柴望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i wàng1.古代两种祭礼。柴,谓烧柴祭天;望,谓祭国中山川。亦泛指祭祀。
12345 共1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