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

经筵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yán1.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緑蒲节

緑蒲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lù pú jié1.即端午节。民俗于端午节在门户上插绿色菖蒲与艾以祓除不祥,故称。

艾虎

艾虎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hǔ艾虎1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节令

节令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é líng/lǐng/lìng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不正ㄧ端午节吃粽子,应应~。

菖蒲

菖蒲的同义词反义词
chāng pú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根状茎粗壮,叶狭长似剑,初夏开黄花,果实红色。遍布中国各地,民间常在端午节将菖蒲叶和艾结扎成束。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根状茎供药用,是健胃剂。

蒲剑

蒲剑的同义词反义词
pú jiàn1.指菖蒲叶,其形状细长像剑。 2.指以蒲为剑。旧俗于端午节挂在门上,谓可辟邪。

蒲月

蒲月的同义词反义词
pú yuè1.指农历五月。旧俗端午节,悬菖蒲艾叶等于门首,用以辟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蒲节

蒲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pú jié1.指端午节。因旧时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故称。

跳板

跳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tiào/táo bǎn全称“跳板运动”。也称“板舞戏”。朝鲜族的民间娱乐活动。通常在夏历正月十五和端午节举行。用一块长约5米,宽0.4米,厚0.05米的木板,中间垫一捆稻草即成。玩耍时,中间坐一人,两端各站一人,利用木板弹力一上一下,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如比赛,以跳得最高者为胜。

踏石

踏石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tā shí/dàn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2.旧时陕西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12345 共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