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
明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g fǎ1.使法令严明。 2.明确的法令。 3.通晓法令。 4.明显的规律。 5.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汉建元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唐宋科举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
明算
明算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g suàn1.唐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算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百篇科
百篇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i piān kē1.唐宋时以百篇诗赋取士﹐谓之"百篇科"。
知贡举
知贡举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zhì gòng jǔ1.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于一二品大臣中简派,满汉各一,仅管考场事务,不负阅卷取士之责。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jǔ kǎo shì1.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
策对
策对的同义词反义词
cè duì1.即对策。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经魁
经魁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kuí1.明清科举考试分五经取士,每科乡试及会试的前五名即分别于五经中各取其第一名,称为经魁。
耶律楚材(1190-1244)
耶律楚材(1190-1244)的同义词反义词
yé/yē lǜ chǔ cái (1190-1244)蒙古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时被召用,深受信任。窝阔台(太宗)即位后,建议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并建立赋税制度。破金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建议废屠城旧制。曾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理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渐兴文教。治国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蒙古汗国和元朝立国规模都由他奠定。
设科
设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 kē1.开设课程﹐教授。 2.规定取士的考试科目。 3.谓表演某种戏剧动作。
诏策
诏策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o cè1.即诏书。 2.文体的一种。 3.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