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估局

公估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gū/gù jú1.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刘宝全(1868-1942)

刘宝全(1868-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bǎo quán (1868-1942)京韵大鼓演员。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初在农村说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先后师从宋五、胡十、霍明亮。从其他曲种和戏曲艺术中吸取养料,依照北京语音创造了京韵大鼓。嗓音宏亮清脆,唱腔丰富多变,世称“刘派”。代表作有《长坂坡》、《大西厢》等。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shuǐ běi diào gōng chéng中国从长江调水解决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一项庞大水利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在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大体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上,穿过黄河直达天津。中线近期从丹江口引水,远期将线路延伸至三峡,经南阳、汉淮分水岭缺口,在郑州西北过黄河,沿京广铁路北行,直达北京。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西北地区。近期先开始实施东线和中线。

南班子

南班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bān zǐ1.天津人称来自上海的妓女班子。

咸丰帝(1831-1861)

咸丰帝(1831-1861)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n fēng dì (1831-1861)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俄、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市),命奕欣同英、法、俄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还承认沙俄强迫订立的《瑷珲条约》。后在热河行宫病死。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北伐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píng jūn běi/bèi fá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两万人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经河南渡黄河,进攻山西,一直打到直隶(今河北),进逼天津。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廊坊之战

廊坊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fāng/fáng zhī zhàn义和团联合清军阻击外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6月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将敌人包围在廊坊车站。在清军配合下,义和团发起猛攻,毙伤敌军近三百人,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徐世昌(1855-1939)

徐世昌(1855-1939)的同义词反义词
xú shì chāng (1855-1939)北洋军阀政客。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曾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历任巡警部尚书、东三省总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武昌起义后,助袁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1914年任国务卿,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效劳。1918年由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1922年被直系军阀赶下台。

新凤霞(1927- )

新凤霞(1927- )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fèng xiá (1927- )评剧演员。原名杨淑敏,天津人。女。十三岁学评剧,演青衣、花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副团长。演唱甜润清脆、富有华彩。擅演剧目有《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著有《新凤霞回忆录》。

方纪(1919- )

方纪(1919- )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g jì(1919- )作家。河北束鹿(今辛集)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曾在《解放日报》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任随军记者。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著有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散文集《挥手之间》等。
12345 共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