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
后蜀的同义词反义词
hòu shǔ1.五代十国之一。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据蜀称帝,建号蜀,为别于唐末王建之蜀,故称后蜀(公元934年-965年)。
唐玄宗(685-762)
唐玄宗(685-762)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xuán zōng (685-762)即“李隆基”,也称“唐明皇”。唐朝皇帝。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革除武周后期的弊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仓储丰实。“丝绸之路”畅通,亚洲各国访唐使者络绎不绝,史称“开元盛世”。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腐败,奢侈荒淫。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更多
坐狨
坐狨的同义词反义词
zuò róng1.宋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
宋太宗(939-997)
宋太宗(939-997)的同义词反义词
sòng tài zōng (939-997)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布政牓
布政牓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zhèng bǎng1.宋时称节度使的布告。
总戎
总戎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róng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清时称总兵为总戎。
掌记
掌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g jì1.掌管记载。 2.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3.唐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4.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5.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持节
持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í jié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2.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3.保持节操。
支郡
支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 jùn1.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 2.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方镇
方镇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g zhèn1.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着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