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27-约97)
王充(27-约97)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chōng (27-yuē/yāo 97)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治中等小官,后辞官专事著述。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超于万物之外的有意志的创造者,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以此抨击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和其他鬼神迷信。著作有《论衡》。
生生不断
生生不断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shēng bù duàn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断:没有中断。不断地生长、繁殖。
章炳麟(1869-1936)
章炳麟(1869-1936)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bǐng lín (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回上海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监禁。出狱后到日本组织光复会,并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后从事反袁世凯斗争。学识渊博,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丛书》等。
艾思奇(1910-1966)
艾思奇(1910-1966)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sī qí (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宣传工作。30年代曾发表《大众哲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著作还有《哲学与生活》等。
范缜(约450-约510)
范缜(约450-约510)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zhěn (yuē/yāo 450-yuē/yāo 510)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综合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反对因果报应的观点,认为形体和精神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关系,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著作有《神灭论》等。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的同义词反义词
biàn zhèng fǎ wéi wù lùn tí gāng毛泽东作于1937年。由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的记录稿整理而成。分唯心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三章。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重点展开论述的两节。
阿城
陆九渊(1139-1193)
陆九渊(1139-1193)的同义词反义词
lù/liù jiǔ yuān (1139-1193)南宋哲学家。字子静,人称象山先生,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为“心学”创始人。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学说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世称“陆王心学”。著作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韩愈(768-824)
韩愈(768-824)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yù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更多
一元论
一元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yuán lùn/lún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