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měi zhǔ tǐ/tī/bèn与“审美对象”相对。指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人。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构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对象只因有审美主体而有审美价值;审美主体在审美中既认识、评价审美对象,又进行能动的创造。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měi pàn duàn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měi biāo zhǔn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发展,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文化心理结构和特定对象审美特质制约,既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又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张思德(1915-1944)

张思德(1915-1944)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sī dé (1915-1944)革命烈士。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班长。曾参加南泥湾开荒。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突然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总需氧量

总需氧量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xū yǎng liáng/liàng指水体中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的需氧量。常以“tod”表示。是评价水体有机需氧污染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效果论

效果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o guǒ lùn/lún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行为的后果来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的理论。与“动机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判断和评价行为的善恶,不必考察动机,只要看它的效果。这种理论割裂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片面的。

林格曼烟气图

林格曼烟气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 gé màn yān qì tú简称“林格曼图”。评定烟囱排烟浓度的简易对比图。由法国林格曼于19世纪提出。将烟气浓度分为六级。以全白、微灰、灰、深灰、灰黑、全黑六种颜色分别代表含烟尘量为0、0.25、0.7、1.2、2.3、4~5克/立方米。凭借监测者的视觉评价烟气的浓度。方法简便,但易产生误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 jìng yǐng xiǎng bào gào shū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形成的书面文件。内容有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经济论证等。由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评价单位编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 jìng shēng wù xué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生物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探讨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生物净化、生物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瘗鹤铭

瘗鹤铭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hè míng1.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
678910 共10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