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痿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更多 素问·病能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更多 素问·奇病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更多 素问·大奇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更多 素问·刺齐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更多 素问·刺禁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更多 素问·长刺节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骨盾)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更多 素问·经络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素问·气穴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更多 素问·骨空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譆。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鼠......更多 6789 共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