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文翻注译赏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
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
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
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
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
上片怀旧。
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
词人以显贵公子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
又不见亲人书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传递书信的鱼雁太少。
以痴语写真情,令人莞尔。
“两鬓”二句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便突发感慨:“哎,可怜哟!
我这满头青丝,就要为相思变老喽!
”故作夸张,憨态可掬,情趣盎然,颇见性情。
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
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忽然“梦归碧纱窗”,与爱侣在碧纱窗之闺阁梦中相见,大感快慰,遂向亲爱的人儿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太苦,真不如相逢团聚好!
”这是词人亲身感受的一句实话,也是向爱侣表达思慕的一句痴语:“可想死你了!
”此又是词人至性痴情的真率发露。
此词以简约的文辞抒写至痴真情,真实而亲切,于平淡中见韵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文注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稀:一作“移”。
相会:相聚。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近,一作“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千花百草 文注
千花百草。
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
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
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千花百草。
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
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
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雪香:指肌肤如雪,香气溢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文翻注译赏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
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弄:演奏乐曲。
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
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
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弄:演奏乐曲。
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
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
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
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
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
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
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
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
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文赏
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这首词是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
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
“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恨倩谁传”,把思念之情写成诗句,题上香笺,却无人为之传递,小莲本人也是见不到的。
暗中表示,不知小莲如今流落何方!
故而思念之情也就被沉痛地称作了“遗恨”。
接下来的对偶句中,“逍遥”和“酩酊”只是填充和配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两句所说的就是“归来独卧”,“梦里相逢”。
想做个什么梦,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且是十九不能实现的,所以最终还是连梦中相逢都是不可能的。
写到下片,词人认识到了,自己和小莲等人的“欢缘”,只能如花之易落、月之难圆。
行笔至此,词人的伤感之情已是相当浓烈的了。
人称小晏是古之“伤心人”,于此可见一斑。
最后,又把遗恨的想法交付给了秦筝。
“秦筝算有心情在”,这表明是经过选择,才想起了秦筝的,认为这种乐器还算能够寄托自己的哀伤。
“在”字是语助词,有音无义,只起加重语气、强调所述事情的作用,用在这儿,是表示词人对秦筝可以寄情的信赖之意。
能否真的起作用呢?
全词的结句仍然把悬念留给了读者——“试写离声入旧弦”,只是试一试看,那结果呢?
读者自己去猜测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文
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文赏
闲弄筝弦懒系裙。
铅华消尽见天真。
眼波低处事还新。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可怜虚度琐窗春。
闲弄筝弦懒系裙。
铅华消尽见天真。
眼波低处事还新。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可怜虚度琐窗春。
一个歌妓自叹身世命运,作者代为立言,作此词。
上片描写女主人百无聊赖且心事重重之情状。
闲弄筝弦,并非弹奏乐曲,而是一种近于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由此正可见其情绪之不佳。
懒系衣裙,不施铅粉,同样见其忧伤之心情。
第二句之“见天真”是说她美貌,第三句之“事还新”是说她聪颖。
然而,尽管女主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她以前的经历和当前的处境,却都是不能尽如人意的。
过片一联,概括表述她的不如意事——“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
酒,只是一种指代之词,不得好酒喝,就是没有好日子过,这使他惆怅、怨恨。
“难值有情人”,恐怕是她最沉重的心事,因为遇不到有情有义的男人,她就得不到依靠,将来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
然而,这又谈何容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小姐妹们早就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了。
青春易逝,好景不常,瞻前顾后,忧心忡忡,最后,女主人只能自叹命薄、自伤情多——“可怜虚度琐窗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庭芳·南苑吹花 文翻注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南苑吹花嬉戏,西楼题叶传情。
故园里,多少美好的光阴。
秋日里凭栏凝思,尚能记起旧时相聚。
多少次如梦般美妙欢娱,换来的却是,流水般的各自东西。
太久的分别,淡漠了当初的情意。
竟不见归雁将锦书传递。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时光悄逝,栏菊枯败溪边桐叶飘去。
只留下苦酒一杯,伴着疏月凄风。
离愁别恨,又能与谁诉说?
且把一腔愁绪,消磨在绿酒之中。
只盼佳期到,那时一定要他细看,衣袖上点点泪痕。
参考资料: 1、 幽篁客的新浪博客 《满庭芳》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
故园欢事重重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歌云梦雨:旧时把男女欢情称作云雨情,歌云梦雨即对云雨情在歌中梦中重温之。
锦字:用锦织成的文字。
晋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夫,后世遂以“锦字”作为妻子寄给丈夫快信的代称。
此指情人的书信。
征鸿:远飞的大雁。
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
“锦字系征鸿”即把快信系在鸿雁足上借以传递。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年光:时光。
绿酒:即“绿蚁”。
古时的酒(米酒)新酿成未过滤时,面上浮着淡绿色的米渣,故称。
啼红:指红泪,即美人之泪。
此处借喻相思之苦。
参考资料: 1、 幽篁客的新浪博客 《满庭芳》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
故园欢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