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文翻译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水声清幽悦耳,彻夜回荡,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
前朝如梦,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极目望去,天边的云中.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
如此悲凉之景,让人不禁伤怀,只好唤来歌女消愁,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283-28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82页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水声清幽悦耳,彻夜回荡,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
前朝如梦,边愁难写。
弹琴峡:据《大清一统志·顺天府》: “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泠(líng)泠:形容水流声清脆。
关塞(sài):此处泛指边关之地。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极目望去,天边的云中.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
如此悲凉之景,让人不禁伤怀,只好唤来歌女消愁,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化用杜甫《秋兴》诗: “关塞极天唯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这句写居庸关的形势极其险要。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化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
红襟翠袖:指歌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283-28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82页
满庭芳·堠雪翻鸦 文注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堠雪三句:堠 ,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
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
《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
”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中宵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 ,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 金笳:指铜笛之类。
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后有“触蛮 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 混同江:指松花江。
见《清一统志·吉林一》:“混同江,在吉林城东,今名松花江。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梦江南·新来好 文翻注译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近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
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
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纳兰词 (上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4页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一片二句:此二句是顾贞观《浣溪沙·梅》中的两句。
其词云:“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
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待他移影说相思。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
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
标格,风范、风度。
宋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纳兰词 (上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4页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近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
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
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一片二句:此二句是顾贞观《浣溪沙·梅》中的两句。
其词云:“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
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待他移影说相思。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
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
标格,风范、风度。
宋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纳兰词 (上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4页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文翻译赏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
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纳兰词》.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29 2、 王友胜,童向飞.《纳兰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47 3、 程秀波.《纳兰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83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
疏衾(qīn):单薄的被子。
“待不”句:谓打算不去思念对方。
“不许”句:谓孤眠没有不断肠的,即孤眠总是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
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碧落:青天。
“碧落”是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因碧霞满空而称“碧落”。
“天上”句:指超越生死的爱情誓言。
据陈鸿《长恨歌传》载,天宝十年七月七日之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行宫,因感牛郎织女之事而相许永结同心。
一诺,指说话守信用。
《史记·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银汉:银河。
“稳耐”句:谓甘愿忍受人生的患难,一切从头开始。
耐,忍受。
风波,喻指患难。
愿,愿望。
始,才。
从,遂愿。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纳兰词》.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29 2、 王友胜,童向飞.《纳兰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47 3、 程秀波.《纳兰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83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
宋代词人方千里《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
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 “烛摇斜吹泪空煎。
”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
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
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
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
”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
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
“冷透疏衾”, “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
“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
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烛花摇影,香消被冷。
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
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
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
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
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
“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
“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参考资料: 1、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85-187
点绛唇·咏风兰 文翻译赏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
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1:68-69 2、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60-61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别样:特别、不寻常 幽芬:清香 浓艳:(色彩)浓丽艳丽,代指鲜艳的花朵。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
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凌波仙子,轻柔飘逸。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
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忒(tuī)煞萧疏:意为过分稀疏。
忒煞,亦作“忒杀”,太、过分 萧疏,稀疏、萧条。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
多喻菊、梅之香气。
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1:68-69 2、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60-61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词以“咏风兰”为题,副题张刻本作《题见阳画兰》,可见此篇为题兰兼咏物之作。
上阕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摹。
“别样幽芬” 言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这种清幽典雅的气息,是那些浓艳的花朵无法与之媲美的。
风兰不仅在香气上与众不同,而且形态上很灵动,词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兰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飘飘欲去。
而东风在这里显然不是春风,可以理解为时光,催花开放和呵护花的力量。
整句表现了词人对风兰的喜爱和赞美,寄托了词人对这样美好的风兰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达词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存的美好愿望。
下阕则是通过对现实中风兰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衬出词人对好友所作的风兰图的赞美。
秋意袭来,风兰只得“忒煞萧疏”。
“忒煞”一词写出了词人对花之萧条的惋惜之心。
然而尽管风兰看上去已经太过稀疏,可仍散发出微微香气。
显然,这里的“还留取,冷香半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风兰终究不是自然界的风兰,只是友人的画罢了。
因张纯修当时正令湖南江华,词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来代指友人,而其画上的风兰竟然给人一种好似幽香散发的感觉,故此句为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
至此,读者方才明白原来这是一阕咏物题兰之词。
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来描绘风兰,并未曾亲眼所见,但却通过友人的一纸风兰图对风兰展开了想象,将风兰的香气和姿态表现地淋漓尽致。
而结句词人则点出其创作意图,为全词的升华。
当词人在为风兰的萧瑟易逝而感伤时,一个“还”字话风一转,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图中能保有风兰的韵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
衬托出友人作画功力深厚,所作风兰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同时也将建功立业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张纯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质,并在所任职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绩。
本词描写的主体风兰本非富贵之花,而纳兰却对其情有独钟并大加称羡,体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的词风。
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
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
既咏物又抒怀抱,显然颇含骚雅之旨,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10:360-361 2、 聂小晴,王鹏,王青.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1:5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文翻注译赏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
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
隹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山家:山野人家。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三十四字,仄韵。
双调又名《内家娇》。
楸枰(qiū píng):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竹石:竹与石。
烟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叹。
嗟:感叹声。
髀(bì)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
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生肉,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
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山家:山野人家。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三十四字,仄韵。
双调又名《内家娇》。
楸枰(qiū píng):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
隹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竹石:竹与石。
烟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叹。
嗟:感叹声。
髀(bì)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
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生肉,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7页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上片描写了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纳兰心中向往的疏篱曲径,在朱门富贵的府邸是否有安身之处。
疏篱山径,本是寻常人家。
这人间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是被模仿之物。
物以稀为贵,如大观园里的“杏帘在望”,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权相明珠府邸,山家之景不过是借景取意,雅俗同乐,不得作真。
而于纳兰而言,那牢笼中的疏篱曲径似植于金丝笼边的野花,纵使不能翱翔长空,尽情歌唱,至少可以用以观天,用以记忆对自由的向往,用以维持对平淡生活的渴望。
“昼长吟罢风流子”,纳兰便是到了荒山村野也离不开一份诗意的栖居。
“忽听楸枰响碧纱”,楸枰响碧,应是清脆的金石之音。
“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黑白子的围棋没有被现代人的游戏无情取代,而是裹挟着一个个过去的时代的黄沙,仍游走于世间。
纳兰的生活中怎能没有棋,就在这一角楸枰中,纳兰悟得功名不过虚妄,悟得幽居山间的乡野之乐。
下片说如果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
“添竹石,伴烟霞。
拟凭樽酒慰年华”,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同,纳兰杯中酒难解万古愁,樽酒一杯,聊寄年华。
不知纳兰是否想到苏东坡,想到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
纳兰的精神家园显然不在错综复杂的井野,他需要一个单纯的地方来滋养诗情画意的灵魂,不知已入红尘的纳兰能否舍下这些繁华,小隐于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年华不再,壮志未酬,此时的纳兰已不再是那个一心考取功名的青涩少年了。
十几年,纳兰经历人的生离,魂的死别,见惯了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
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纳兰的心早已奔波疲倦,对于那些八千里路云与月,他没有力气回头观望。
倦鸟尚知还,纳兰需要的是一方余田,倚着闲窗静静地品尝着这半生交加的苦忆。
花田下,一人执锄,行孤芳自赏。
或学陶渊明,东皋临啸,清泉赋诗。
花木成林时,等到百鸟争来,平添了几分情趣。
全词描绘了纳兰理想中的隐逸生活:竹篱、小径、饮洒、下棋,最重要的是与知心好友一起吟诗作对。
这首词虽然明快,读起来却有点令人伤心,甚至会不由想到以纳兰容若所拥有的一切,要达成这样一点小小的梦想竟然也是艰难的。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5页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文翻译赏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
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124页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
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124页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
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
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9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65页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文翻译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东风:即春风。
湘裙:湖绿色的裙子。
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
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爇(ruò):燃烧。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鸳鸯(yuān yāng)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的鸳鸯。
花骨:花枝。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疏影·芭蕉 文注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
离披:摇动、晃动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
绣床金缕:绣床,装饰华丽的床。
多指女子的睡床。
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
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
芳心:花心。
亦喻女子之情怀。
空阶:空寂的台阶。
无据:谓无所依凭。
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
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
蛩,蟋蟀之别称。
玉人:美貌之女子。
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文翻译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
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芜。
我策马,远行。
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斜洒在空寂的山林深处。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
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
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芜。
我策马,远行。
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斜洒在空寂的山林深处。
飘蓬:飘飞的蓬草。
比喻人事的飘泊无定。
“惊飙”:狂风。
此句谓人事无定,在光阴中随风四散,漂泊不定。
茂陵:指明十三陵之宪宗朱见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
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
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行殿:行宫。
皇帝出行在外时所居住之宫室。
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梵呗:佛家语。
谓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原夫梵呗之起,亦肇自陈思。
”陈思,曹植。
琉璃火,即琉璃灯,寺庙中点燃之玻璃制作的油灯。
宫鸦:栖息在宫苑中的乌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