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凤尾香罗:凤纹罗;

罗:绫的一种。

顶:指帐顶。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烬(jìn)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zhuī)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凤尾香罗:凤纹罗;

罗:绫的一种。

顶:指帐顶。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烬(jìn)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斑骓(zhuī)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任 一作:待)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

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

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

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

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

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

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

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

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

“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

“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

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夕阳楼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但到了这个时候,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

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首两句”是倒装语。

“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楼”后所见。

但第二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又是顺叙。

可见诗人构思炼句之巧妙。

像《登乐游原》一样,诗人的身心异常疲累,灵与肉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心灵的宇宙愁云密布,内心深处感到异乎寻常的压抑与孤独。

所以诗人“上尽重城更上楼”时,不愿,不甘,乏力,又无可奈何,“上尽”,还要“更上”,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的负担。

这与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诗人登楼所见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

二曰悠悠孤鸿。

众所周知,任何诗人描摹景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选择,并把选择对象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主观化的熔铸。

成为诗人自己的经过改造了的景物。

《夕阳楼》诗中所出现的“花明柳暗”,说明时值春色烂漫的季节,大自然本应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

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峰回路转”、“又一村”的那种感觉,而是把弥漫在诗人自己胸际黯淡的愁云,又转而弥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许春色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诗人胸际的愁云又放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成了“绕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此愁悠长、纷乱。

李商隐诗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同一事物,他不说“柳暗花明”,而写成“花明柳暗”,词序排列由明而暗,而愁,以显出情绪变化的层次,如按通常“柳暗花明”的说法,便乱而无序了。

由此可见诗人对意象的关注,造境的巧妙。

  诗中三 、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

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

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

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

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

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

“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

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

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 ”,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

此诗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8-1199

凉思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槛(jiàn):栏杆。

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此节:此刻。

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移时:历时、经时。

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

兼春:即兼年,两年。

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

此指作者怀客之地。

寓使:指传书的使者。

寓:寄,托。

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

《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笺:“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徵祥之甚。

”数:屡次。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槛(jiàn):栏杆。

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此节:此刻。

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移时:历时、经时。

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

兼春:即兼年,两年。

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

此指作者怀客之地。

寓使:指传书的使者。

寓:寄,托。

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

《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郑玄笺:“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徵祥之甚。

”数:屡次。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

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

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

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

细细推敲,大有道理。

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

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

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

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

永怀,即长想。

此节,此刻。

移时,历时、经时。

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

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

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

兼春,即兼年,两年。

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

寓,托。

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

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

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

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

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

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

“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

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

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

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5-1226

代赠二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 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 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可是很快天黑了。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总:纵使。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 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 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

题小松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诗人热烈赞颂小松,寄寓着自己的傲岸清高和政治抱负,以不耐霜雪的桃李嘲讽煊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于其门庭邀宠之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风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若教春有意,惟遣一枝芳。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

景阳井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胭脂井(也就是景阳井)到现在只剩下让人悲叹的故事了,明明之前皇帝和后妃在里面海誓山盟,要求同生共死的(可是后妃张丽华死了,陈后主却苟且偷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作为越国之功臣,吴国之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越王勾践沉尸在吴国宫殿外的河里,那河中的污泥埋葬着美丽的西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宋玉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 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少年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 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房君珊瑚散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不见姮娥影,清秋守月轮。

月中闲杵臼,桂子捣成尘。

464748495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