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归云·向深秋 文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文翻注译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
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
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
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
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3 2、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1-3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
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
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
催:对“暖律”而言也。
“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
幽谷:葱郁深谷。
暄(xuān)和:即暖和。
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
翩翩:展翅飞貌。
乍:刚刚。
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
芳树:对树的美称。
观:看、见也。
露湿:露水沾湿也。
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
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
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
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
簧(huáng)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
晓来:即清晨。
绵蛮:指小鸟或鸟鸣声。
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
低诉:低声倾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
暖烟:暖晨之霭气。
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
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
踪迹:行踪也。
恣狂:恣意放浪。
“恣狂踪迹”是“踪迹恣狂”的倒装。
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
终朝(zhāo):即整日里。
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
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
上苑:即古皇家园林“上林苑” 。
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旧苑址上扩建。
柳秾(nóng):柳树葱郁茂盛。
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
别馆:即别墅。
古代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
此际:这期间。
海燕:即燕子、家燕。
偏饶:特多。
偏,偏偏是。
饶,富也;
多也。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
也指青春年华。
与:付出。
此处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3 2、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1-3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
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
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
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
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
催:对“暖律”而言也。
“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
幽谷:葱郁深谷。
暄(xuān)和:即暖和。
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
翩翩:展翅飞貌。
乍:刚刚。
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
芳树:对树的美称。
观:看、见也。
露湿:露水沾湿也。
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
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
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
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
簧(huáng)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
晓来:即清晨。
绵蛮:指小鸟或鸟鸣声。
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
低诉:低声倾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
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
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
暖烟:暖晨之霭气。
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
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
踪迹:行踪也。
恣狂:恣意放浪。
“恣狂踪迹”是“踪迹恣狂”的倒装。
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
终朝(zhāo):即整日里。
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
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
上苑:即古皇家园林“上林苑” 。
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旧苑址上扩建。
柳秾(nóng):柳树葱郁茂盛。
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
别馆:即别墅。
古代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
此际:这期间。
海燕:即燕子、家燕。
偏饶:特多。
偏,偏偏是。
饶,富也;
多也。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
也指青春年华。
与:付出。
此处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3 2、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1-3
少年游(十之三·林钟商) 文
送征衣·过韶阳 文
过韶阳,璿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
罄寰宇、荐殊祥。
吾皇。
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并景贶、三灵眷祐,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
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
鹓行。
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
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
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倾杯·离宴殷勤 文赏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
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频耳畔低语。
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
从今尽把凭鳞羽。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
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频耳畔低语。
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
从今尽把凭鳞羽。
这首词与柳词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样,都是写离别之情,艺术成就虽不及前者,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词的上片写离别前的景和情。
“离宴殷勤”三句,词起笔便直入送别的主题,描写临别时的场景。
从后文“鸳侣”一词可知,作者是与妻子别离,首句“离宴殷勤”即写妻子在饯别的宴席上反复劝酒、叮咛。
分手在即,多情女子的“殷勤”致意,强作欢颜,正写出了两人不忍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悲哀、无奈。
“兰舟”、“南浦”两词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在词人看来,那小舟仿佛也不忍离别,在那里“凝滞”、徘徊不前。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看看送行南浦”,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最后分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不过,词接下来并没有写“南浦”送别的情景,而是由叙而议,直接抒写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这几句即通俗易懂,却又意在言外。
就像月不会一直是圆的,彩云不会一直聚集在一起,人与人总要分手,总有离别。
“情知道”三字暗藏曲折,理智上明明知道有聚就有散,感情上却不能忍受别离的痛苦。
上文的种种铺垫,终于逼出了下面的这句话:“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这句颇似屈原《九歌·少司命》里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中最悲伤的事莫过于轻易离别。
“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语意又深一层,“鸳侣”分别已是很苦的事情,然而还有更苦的,那就是“正欢娱”时的“鸳侣”分别,满心的苦涩溢于言表。
当词人从沉思中回到现实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清雅又别致,美丽而感伤。
作者看到这样一位多情女子楚楚动人、孤独无依的情态,必然更加心旌摇荡,黯然神伤。
至此,词的上片就在这样凄美的情境中结束了,留给读者的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动人形象,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的人生悲哀。
词的下片写与妻子话别。
换头处“惨黛蛾、盈盈无绪”承上片接着描写女子的情态。
从所写内容看,上下片的衔接极为紧密,但从词作表达的感情来看,上下片之间却有一段令人回味的空白。
这段空白中深蕴着词人看到心爱女子泪流满面时的情难自禁,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妄人生的悲哀。
“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分别在即,词人紧紧握住心爱女子的“素手”,以握手传达内心依依之情。
泪眼相对之时,多情女子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一遍又一遍地问着:你一定要离开吗?
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离别的难以挽回,所以又“频耳畔低语”,述说着心中的千般依恋,千种风情。
这一番话别,写的深情款款,动人心弦。
词的结尾,“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
从今尽把凭鳞羽”,宕开一笔,慨叹从今以后,两人只能借鱼雁传书,倾述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
以“知多少”领起,作婉转的疑问,收束全词,使词作结尾处化实为虚,摇曳空灵。
从表面看,词人似乎找到了一条派遣今后哀愁、共述恋情的途径,但其实,此时此刻,词人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悲哀无奈之中,情思绵渺,难以自拔。
这首词似将《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都门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数句加以铺衍。
虽无前者含蓄蕴藉,却也显得更为酣足。
同写离别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丰富想象的连缀,生动地表现了情人惜别的伤感之情;
这首词则融场景描写、人物刻画、议论抒情于一体,笔触腾挪有致,尤以人物情态、动作描写的刻画取胜。
“梨花一枝春带雨”、“重携素手”、“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数句,最是体情入微,体现了柳永多样的写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07-210
凤凰阁 文
少年游(十之八·林钟商) 文
木兰花令(仙吕调) 文
驻马听·凤枕鸾帷 文翻注赏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凤枕鸾帷的甜蜜夫妻生活,历经两三年,相亲相爱如鱼得水般和谐。
良辰美景,给她深厚的情爱,尽她所有的心愿,无不依随她。
奈何她放纵性情太甚了点。
每当闲着无事之时便烦闷愁苦,将往事万回千度反复思考,怎么也不忍心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而今越来越和她远离了,渐渐感觉到,虽然很后悔与她分离,却已很难挽回。
徒然这样寄来书信,纵然长久不懈又有什么意义?
也曾打算再续前缘,但是没办法,经反复思考,纵然和她再相会,只恐怕她对我的爱情,难以如当初那么完美了。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32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凤枕鸾(luán)帷:指男女恩爱相处。
凤枕,绣着凤凰的枕头。
韦庄 《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
”鸾帷,绣着鸾凤的帷帐。
良天好景:即“良辰美景”,此处指夫妻恩爱的时光。
无非:无一不是。
依随:顺从,听从。
恣:放纵。
性灵:性情。
元稹《有鸟》:“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忒煞:太甚。
些儿:少许,一点点。
孜煎:愁苦,忧烦。
柳永 《法曲献仙音·追想秦楼心事》:“记取盟言,少孜煎、賸好将息。
”千度:千回,千遍。
极言次数多。
庾信《梦入堂内》:“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
”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漫:徒然。
寄消寄息:即寄音信。
奚为:何为,没有办法。
重(chóng)论(lún):重新选择。
缱(qiǎn)绻(quǎn):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白居易《寄元九》:“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争奈:怎奈。
张先《百媚娘·珠阙五云仙子》:“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思维:思考。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32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自宋以来,不少正统词论家指责柳永的俗词,因为这些“淫冶讴歌之曲”不合封建社会道德和正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所以历代词选很少收录这类词。
其实只要不具艺术偏见,仔细研读柳永俗词便不难发现,它是很有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的。
正如这首《驻马听》,它是柳永词中专写男女别离相思的一篇,通篇既不写景,也不叙事,完全摆脱了即景传情和因物兴感的俗套,采用直言的方式来抒情。
全词写得直率明快、真情洋溢、深挚感人。
整首词采用线型的结构,按照情节的顺序从头写起,层次清晰。
上片纯属忆旧。
“凤枕鸾帷”三句是写词人沉溺于往日甜蜜爱情生活的回忆里。
这段幸福的生活虽只有“二三载”,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是短暂的,却因两心相照,“如鱼似水”般的和谐而令人难忘。
“良天好景”三句承上而来,写出了词人为留住这份恋情而小心尽意的情态,一“良”一“好”,写出了相聚时光的美好;
一“深”一“多”,写出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恋情深。
“奈何伊”三句转而写女子的性情和骄纵,这又是紧承上一层意思而来,正因为词人的“尽意依随”,才使得妻子放纵恣肆,撒娇任性,有时简直无法忍受。
接下来,“无事孜煎”三句,重笔渲染相恋双方时时因琐事而生纠葛,但终因情意绵绵不忍分离。
“怎忍”二字写出了词人依依不舍的情态,”分离“二字又为下片写离别后相思之情做铺垫。
这一串直言不讳的回忆,平中见奇,层次井然,章法分合有序,给人以曳生姿的美感。
词的下片转而伤今。
“而今渐行渐远”二句,紧承上片而意脉不断,一个“而今”便将全词由忆旧转为伤今。
“远”字加大了空间与情感的距离,三个“渐”字,以细腻的笔触极为准确地变现了词人渐行渐远,愈加难以抑制对所爱的相思之情,“虽悔难追”则写出了懊悔轻别而又已然分别的矛盾和无奈。
这两句虽只有十二字,却交代了词人此刻的处境、心情,含蕴深厚。
根据这种情形,即使寄去消息,终究也是白费。
分别的双方固然可以飞雁传书,但接下来词人却否定了这种做法,“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分别用了“漫”、“奚为”等词,委婉地道出了唯有相聚方能解相思之苦。
“消息”两字分用,是一种修辞方法。
“也拟重论缱绻”承接上句,直写自己有意和妻子复合,已不再似前句那般委婉。
“争奈翻覆思维”写词人反复思考,“争奈”表转折,“翻覆思维”为下文作铺垫,说明词人接下来的话并不是随后一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这几句丧气话,表面看来有点煞风景,但实际是一个久经忧患者对人情世故的清醒认识,是情感和哲理的巧妙结合。
柳永的这首词在写法上颇具特色,同是思慕爱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国风·秦风·蒹葭》)是含蓄的写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周南·关雎》)是直露的写法。
柳永的这首词就是“辗转反侧”式的,而且更加赋化,更加直露,更加一览无遗。
写尽了他对所爱的种种相思。
他和前人写男子思恋反托女子口吻,且要借助高远意象,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不同,也和同时代的词人,只是点到为止,随即便借助深邃的景语宕开,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同,他只以自己的口吻直露地抒情,一泄无余,一吐为快。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49-351
鹤冲天·闲窗漏永 文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
何况经岁月,相抛嚲。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
自家只恁摧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