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拼音:běi jīnɡ dà xué 首字母大写:BJDX五笔:ux yiu dd ipb 北京大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898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12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北京大学图书馆
拼音:běi jīnɡ dà xué tú shū ɡuǎn 首字母大写:BJDXTSG五笔:ux yiu dd ipb ltu nnh qnp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12年随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而改称北京大学图书部,1931年改现名。截止80年代末,馆藏图书三百五十余万册。
曹靖华(1897-1987)
拼音:cáo jìnɡ huá (1897-1987)首字母大写:CJH(1897-1987)五笔:gmaj uge wxf (1897-1987) 曹靖华(1897-1987)的同义词反义词
翻译家,散文家。河南卢氏人。曾留学苏联。北伐战争时任苏联顾问团翻译。1927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1933年回国。曾任中国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译有契诃夫的剧本《三姊妹》、绥拉菲摩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等。著有散文集《花》、《飞花集》等。
钱玄同(1887-1939)
拼音:qián xuán tónɡ (1887-1939)首字母大写:QXT(1887-1939)五笔:qg yxu m (1887-1939) 钱玄同(1887-1939)的同义词反义词
语言文字学家。原名夏,后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从章太炎学习文字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等。
陈垣(1880-1971)
拼音:chén yuán (1880-1971)首字母大写:CY(1880-1971)五笔:ba fgj (1880-1971) 陈垣(1880-1971)的同义词反义词
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学成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和辅仁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目录学方面著述宏富,创见颇多。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元典章校补释例》、《中西回史日历》等。
陈公博(1892-1946)
拼音: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首字母大写:CGB(1892-1946)五笔:ba wc fsf (1892-1946) 陈公博(1892-1946)的同义词反义词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陈独秀(1879-1942)
拼音:chén dú xiù (1879-1942)首字母大写:CDX(1879-1942)五笔:ba qtj tb (1879-1942) 陈独秀(1879-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起主编《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更多
丁西林(1893-1974)
拼音:dīnɡ xī lín (1893-1974)首字母大写:DXL(1893-1974)五笔:sgh sghg ss (1893-1974) 丁西林(1893-1974)的同义词反义词
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顾颉刚(1893-1980)
拼音:ɡù xié ɡānɡ (1893-1980)首字母大写:GXG(1893-1980)五笔:dbd fkd mrj (1893-1980) 顾颉刚(1893-1980)的同义词反义词
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范长江(1909-1970)
拼音:fàn chánɡ jiānɡ (1909-1970)首字母大写:FCJ(1909-1970)五笔:aib ta ia (1909-1970) 范长江(1909-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新闻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到西北地区采访,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人民日报》社长。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