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立

拼音:sān fēn dǐnɡ lì 首字母大写:SFDL五笔:dg wv hnd uu 三分鼎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鼎立

拼音:dǐnɡ lì 首字母大写:DL五笔:hnd uu 鼎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三方面的势力对立(像鼎的三条腿):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ɡ lì 首字母大写:SZDL五笔:dg kh hnd uu 三足鼎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国

拼音:sān ɡuó 首字母大写:SG五笔:dg l 三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至280年吴灭亡为止。一般把赤壁之战后至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也划入三国时期。

百济

拼音:bǎi jì 首字母大写:BJ五笔:dj iy 百济的同义词反义词
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领有朝鲜半岛西南部地区,都于慰礼城(今汉城附近)。与高句丽、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在相互间的战争中常处劣势。公元660年被中国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高句丽

拼音:ɡāo ɡōu lì 首字母大写:GGL五笔:ymk qkd gmy 高句丽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u)朝鲜古国。中国史书多称“高丽”。公元前后形成。公元427年建都平壤。与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相互间战争不断。668年灭亡。

赤壁之战

拼音:chì bì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CBZZ五笔:fo nkuf pp hka 赤壁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鼎国

拼音:dǐnɡ ɡuó 首字母大写:DG五笔:hnd l 鼎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新罗

拼音:xīn luó 首字母大写:XL五笔:usr lq 新罗的同义词反义词
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初领有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都于庆州。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相互间战争不断。公元7世纪中叶与中国唐朝联合,攻灭百济和高句丽,不久统一半岛大部。9世纪衰落。10世纪初重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