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zhǔ jiē j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依靠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剥削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此外还有雇工、无偿的劳役和高利贷等。在封建社会中掌握政权,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在中国,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地主阶级已被消灭,绝大多数地主分子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小半活

小半活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o bàn huó1. [方]∶受地主阶级剥削、当长工的未成年的雇农。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同义词反义词
é guó nóng nú zhì gǎi gé/jí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运动,农奴制日益暴露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3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缴纳高额赎金。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海陆丰农民运动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lù/liù fēng nóng mín yùn dòng大革命时期在广东海陆丰地区掀起的农民运动。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0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农会--海丰县赤山约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1923年1月正式成立海丰总农会。此后,陆丰、紫金、惠阳等县相继成立农会。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参加农会的会员达六万余人,形成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广东农民运动。

剥削阶级

剥削阶级的同义词反义词
bō xuē jiē jí占有生产资料,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阶级。如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压迫被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但其残余仍然存在。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dà jiā zú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四大家族即开始与美英等帝国主义和本国地主阶级相勾结,利用反动政权,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全国经济命脉,形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其中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通称“四行两局”)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金融......更多

团防局

团防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tuán fáng jú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反动武装的指挥机关。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dì gé mìng也称“土地改革”。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在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内即已开始进行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革命。

大汉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hàn zú zhǔ yì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官僚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liáo zī chǎn jiē jí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势力,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买办性的资产阶级。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