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调
宫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diào中国古乐曲的调式。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后来宫调的数目逐渐减少。元代杂剧,一般只用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这是后世所谓九宫。
正宫调
正宫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gōng tiáo/diào1.燕乐宫声七调的第一运。
诸宫调
诸宫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gōng tiáo/diào曲艺形式。传为北宋孔三传所创。盛行于两宋和金元,元末已少有人能演。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全篇。适宜说唱长篇故事。今存作品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佚名《刘知远诸宫调》(残篇)等。对元杂剧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乐章集(乐yuè)
乐章集(乐yuè)的同义词反义词
lè/yuè zhāng jí (lè/yuèyuè)词集。北宋柳永作。三卷。按宫调编排。共十六个宫调,一百五十个词调。近人朱孝臧《疆村丛书》本有续添曲子一卷,并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
前声
前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n shēng1.古典戏曲用语。元明杂剧的每支曲子须标明其所属的宫或调﹐同一折中宫调相同的各曲﹐只在第一支曲前标明调名﹐其后各曲﹐则标"前声"或"前调"。
十三调
十三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sān tiáo/diào1.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
盛世新声
盛世新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chéng shì xīn shēng散曲、戏曲选集。明代人选辑。十二集。收录元、明代散曲套数和戏曲曲文四百余套,小令五百余首,其中包括时调小曲。均为当时演唱的作品,按宫调编列。
西厢记
西厢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xiāng j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代王实甫作。故事出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宋代赵令据以编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诸宫调基础上改创为杂剧。叙唐代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相遇,产生爱情,经侍女红娘从中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剧本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见长。明清以来,戏曲、曲艺多有改编,以传奇《南西厢记》较著名。
乐律
乐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lè/yuè lǜ1.即音律。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
九宫
九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gōng见〖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