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调
十二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èr tiáo/diào1.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
南戏
南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xì也称“戏文”。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因最初形成于温州(今属浙江),故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杂剧等影响。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音乐上以南曲为主。剧本今知约二百种,全本留传的仅《张协状元》、《小孙屠》、《荆钗记》、《琵琶记》等十多种,另有数十种存有残曲。
南曲
南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qū/qǔ宋元时期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散曲所用的音乐。与北曲相对。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唱赚和南方民歌、小调。盛行于元明。音乐上用五声音阶,以箫笛伴奏为主。节奏较舒缓,声调绵联婉转。采用多种曲牌相连贯的联曲体音乐结构。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主要用南曲。
四犯
女冠子
女冠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ǚ guān/guàn zǐ1.女道士。 2.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 3.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孔三传
孔三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sān chuán/zhuàn北宋曲艺演员。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活动年代大致在熙宁至大观年间。将传奇、灵怪故事编成曲子说唱,是诸宫调的首创者。
定风波
定风波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ng fēng bō1.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宫吕
宫吕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lǚ1.宫调与律吕。泛指音调声律。
散套
散套的同义词反义词
sàn/sǎn tào1.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参见"散曲"。
木兰花
木兰花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lán huā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