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朝代:作者: 陆游 体裁: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注释注释:陆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 ,入居于此。

西村的居宅,依山临水,风景优美。

他受了山光水色的陶冶,心情也比较舒缓,所以自号渔隐。

在家住了四年,到乾道六年他离家入蜀 。

四年中写了几首描写村居生活的《鹧鸪天》词。

这首《 乌夜啼 》词,虽然也写村居生活,但与上述《鹧鸪天》词不同期:是他从蜀中归来,罢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再归山阴时写的 。

他这次归山阴,从淳熙八年(1181)五十七岁起到十二年六十一岁止,又住了五年 。

他在淳熙十六年写的《长短句序》,说他“绝笔”停止写词已有数年,因此词作于这几年中是当可确定的了。

而这首词的词境之美,自然与山阴居宅的环境有关。

陆游是个爱国志士,不甘过闲散生活,他的诗词写闲适意境,同时又往往带有悲慨。

而这首词却有些不同,整首都写闲适意境,看不到任何悲愤之情。

所以必须要结合陆游的身世和思想,从词外去理解他并不是真正耽于词中的生活,这一时的闲适,反而让人去试着探究深藏于作者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词写于初夏季节。

上片起二句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以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季节。

第一句写美如圆月的团扇,第二句写薄如轻烟的头巾,这都是夏天所适用的。

扇美巾轻 ,可以驱暑减热 ,事情显得轻快 。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这二句写景,也贴切季节。

夏天树阴浓合,梅雨季节,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这都使人感到宽舒。

这二句使人想到王安石《 初夏即事》“绿阴幽草胜花时”的诗句,想到周邦彦《 满庭芳》“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的词句。

景物相近 ,意境同样很美;

但王诗、周词,笔调幽细,陆词则表现出清疏、自然。

下片起二句:“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睡闲眠。

”由上片的物、景写到人,由静写到动。

陆游的有关写字的诗 ,如《草书歌》、《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醉中作行草数纸》等,大多都是表现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感情的,正如第二题的诗中所说的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

”在这里,作者却以写字表现闲适之情,淳熙十三年作于都城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正和这里的词句、语意接近 。

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

醉眠时挂起帘钩,为了迎凉,享受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所说的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那样的乐趣 。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正是濒湖住宅的清凉 、洁净的境界。

使人很明晰到感受到这一份闲暇。

明显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压抑、苦闷。

这首词只写事和景,不写情,情寓于事与景中。

使读者在情景交汇中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流畅、舒适的情怀。

上下片复叠,句式完全想同,故两片起句都用对偶。

情景轻快优美,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

居宅依山傍水、风景美丽如画。

作者不禁释怀,将昔日的抑欲苦闷一并抛到脑后,融入大自然的清新、闲适之中。

表现出作者壮志未酬后的闲居生活。

实属难得。

作者于淳熙八年初归山阴的夏天,写了一首《北窗》诗:“九陌黄尘初暮忙,幽人自爱北窗凉。

清吟微变旧诗律,细字闲抄新酒方。

草木扶疏春已去,琴书萧散日初长 。

《破羌》临罢搘颐久,又破铜半篆香 。

”意境和这词十分相近,可以窥见作者这时期的心态。

“清吟微变旧诗律”,更可探求这词风格形成的一些信息。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21327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