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初见桃花

朝代:作者: 袁易 体裁:

春愁浅。

窥人忽见桃花脸。

桃花脸。

轻寒初透,小窗犹掩。

东风裙湿湘波*。

相逢处处如人面。

如人面。

刘郎老去,怕伊重见。

烧灯节。

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

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

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

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注释:原序: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这首词是作者赋邓剡《忆秦娥》而作,邓剡是庐陵人,作者同乡,字光荐,号中斋,曾加入文天祥幕府,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

《忆秦娥》这个词牌,用入声韵,音节急促悲凉,适宜于表现凄苦的感情 ,这个词牌只有四十六个字,因此必须精选题材,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

刘辰翁这首《忆秦娥》开头两句“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看似平淡 ,却蕴意深远 ,“烧灯节”,就是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

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带领着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人们都说玉漏频催,金鸡屡唱,意犹未尽。

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著,堕翠遗簪,不胜枚举。

”由此可以想见昔日的繁华景象。

而今日通往古都临安的大道上风雪交加,一片严寒凄清的荒凉景象。

“朝京”,即到京城去,这里“朝京”二字词人和当时一般人民对京都的仰慕之情。

下边“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头三字,叠上句。

风依旧是昔日的风,雪依旧是昔日的雪,江山并无太多的改变。

这是在为下句铺奠,可是现在的上元节,“朝京人绝”,无法再回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然而在昔日的繁盛,词人依旧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因而词人未加实笔铺叙,只是以 “如旧”二字一点。

但于眼前这幅风雪载道、路途人绝的画面中,已令人凄然地想到往昔的繁盛已不复再现了。

上片从今日的实写中,反衬出昔日的繁盛景象 ,实际上是将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作了对比,反映出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宋朝灭亡,胡元据鼎。

在惨淡的词意中,词人的眷念故国的浓烈感情喷涌而出。

上片写上元朝京,下边转到了自己和友人邓剡。

“百年短短兴亡别”,感慨自己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国家兴亡两个时期,现在处于元人的统治之下,悠悠岁月 ,不亡待尽 ,令人欣慰的是“与君犹对当时月”,自己和友人都是宋朝的遗民,仍然对着昔日的月亮 。

这一句里作者聊以自慰的意思 。

下边转折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

”“当时月”叠上句,点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少年意气,为下两句作铺写,月色依然如旧照射人间,而人间却惟见红泪白而已。

烛泪,象征着遗民泣血;

梅,烈士暮年。

红白相映,意境凄凉。

下片通过宋朝兴亡两个时期情怀、容颜的暗暗对比,显现出一位孤臣义士的孤苦形象。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了古今对比手法,但侧重写今,反映了宋亡以后的变化 ,表达词人凄婉哀苦之心情,是一首凄苦的小令。

读者不仅在词中领略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且还可感觉到他忠于故国的深沉情感。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966801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