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江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注释注释:写幻觉和写梦境一样,诗人都在努力表现那种若真若幻的感觉。
曹植《洛神赋》写在他眼中出现的洛水女神,费了不少笔墨,也很出色。
如“翩若惊鸿,蜿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秋”之类,但最令人叹赏的,还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两句,因为人既不能在水上行走,而且水上更不会生尘。
而曹植却将现实中的“罗袜生尘”与幻境中的“凌波微步”结合,便成为亦真亦幻,表达了女神下凡后在行动上的特色。
李觏此诗写人在黄昏时船上醉眼朦胧中所见,满江白帆经夕阳返照,幻化成了无数身着淡红衫子的水仙。
这就非常精确地写出了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不同于正常生活的幻觉或想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境来。
再如元唐温如之《题龙阳县青草湖》下半云:“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银汉横空,星河倒影,醒时已见,这一印象的保留,使得诗人在梦中感到,所乘之船不在青草湖上,而在星河之上。
由于星河倒影而梦见船不在水面却在星河之上,是幻。
因人居船中,又以为梦境也如人体之有体积重量,可以直接压在船上,间接也就压在星河之上,则更是幻中之幻了。
造就比李觏的设想复杂得多。
但要以真幻交织,亦真亦幻见长,都是一致的。
唐温如写得曲折,李觏则写得单纯。
单纯永远是一种天然而成熟的美,它往往更难于构成。
我们虽不必较量两诗的短长,但应当知道它们同中有异。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986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