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朝代:作者: 李清照 体裁: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注释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评解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

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集评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

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办甚俊奇,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杨慎《词品》:“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入妙。

王世贞《艺苑扈言》:“宠柳娇花”,新丽之甚。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

“萧条”两句,言风雨闭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

四句以景起。

“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

“征鸿”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

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

“被冷”两句,言懒起而不得不起。

“不许”一句,颇婉妙。

“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抒欲图自遣之意。

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仍伤极。

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

-------------------------根据词意,这首词当作于南渡之前。

明诚出仕在外,词人独处深闺,每当春秋暇日,一种离情别绪便油然而生。

这首词写的就是春日离情。

“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

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

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

一句“重门须闭 ”,写词人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这两句由斜风细雨,而想到宠柳娇花,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 。

“萧条庭院”句在遣辞造句上,也显示了词人独创的才能。

“宠柳娇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见锤炼功夫。

其中可以引申出这么一些意思 :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留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

其中又以人之宠爱为主体奈何临近寒食清明这种多雨季节,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 ,而花受风雨摧残,也在“恼人”之列。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

“险韵诗”,指用冷僻难押的字押韵做诗。

“扶头酒”是饮后易醉的一种酒 。

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 别是闲滋味”。

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 。

“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赵明诚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

“万千心事 ”,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楼上几日春寒”句拓开一层,然仍承“万千心事”意脉。

连日阴霾,春寒料峭,词人楼头深坐,帘垂四面。

“帘垂四面”,是上阕“重门须闭”的进一步发展,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

楼中人情怀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 。

“玉阑干慵倚”,刻画词人无聊意绪,而隐隐离情亦在其中。

征鸿过尽,音信无凭,纵使阑干倚遍,亦复何用!

阑干慵倚,楼内寒深 ,枯坐更加愁闷,于是词人唯有恹恹入睡了。

可是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

心事无人可告,唯有托诸梦境;

而梦乡新到,又被寒冷唤回。

其辗转难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

“不许愁人不起”,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在这六字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 ,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

虚虚实实,感人至深。

从“清露晨流 ”到篇终,词境为之一变。

此前,词清调苦 ,婉曲深挚;

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蕴藉。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

从“重门须闭 ”,“帘垂四面”,至此帘卷门开,顿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

日既高,烟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词人还要“更看今日晴未”,说明春寒日久,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

暗中与前面所写的风雨春寒相呼应,脉络清晰。

以问句作结,更有余味不尽的意味。

这首词选本题作“春情”或“春日闺情 ”。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从前的愁绪萦回到后面的轩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025723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