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迷蝶无踪晓梦沈。

寒香深闭小庭心。

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

一帘芳景燕同吟。

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作者居于杭州时所作,有怀人之意。

从词的内容看,应当是作于杭州姬妾辞世之后。

上片,“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

所用乃是《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典故。

它的本义是说世事与梦境的真幻,颠倒难分,两者本都不值得执着看待。

但后人又把这则故事与《庄子·至乐》中写他丧妻时鼓盆而歌,不表示悲哀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猜想庄子大概也把丧妻看成作梦,所以悼念亡妾的作品,也常用到化蝶、梦蝶的典故。

文英这句词,表面是写梦,其深层却是以梦隐喻过去的经历;

联系他的生平来看,又似包含着对亡妾的思念 。

虽说“无踪 ”,毕竟入梦;

梦由思生,又怎能真正地忘却?

既然如此,则梦醒后并不会适意如庄周,而是深怀思旧的惆怅,细味“沉”字,其情自见。

“寒香深闭小庭心”。

寒香,当指春寒之时尚未谢尽的梅花,或兼指下片提到的逢春先开的杏花。

人既惆怅,对着“深闭小庭心”的“寒香 ”,自然不会是赏心乐事 ,而是触景伤怀 ,“寒”不是透着凄冷, “深闭”不是透着孤寂么?

这时候由“小庭”而想到西湖,由“寒香”而及于新柳,觉得春光尚浅,而寒意犹浓,西湖上的杨柳,应该也是初舒嫩条,翠色未深,因而游人应该也还不多。

那么,在小庭中虽感孤寂、凄冷,但若到湖上去游玩,也未必就能看到秾丽之景 ,享受热闹 、温暖之乐了。

“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

”当然不是要由柳浅而判断春少 ,而是要由春少来表现人之心境的凄冷情绪,所以这两句结束得轻倩、婉转而有味。

下片的“愁自遣 ,酒孤斟 ”,全词直接抒情的,也只有这两句,到这里才点出“愁”字,点出“孤”字。

作者这时的孤愁既无法排除,那么这里的“斟”与“遣 ”,也无非是强自支持、强自消解而已。

下句的“一帘芳景 ”继续写春 ,“燕同吟”继续写孤寂。

与燕同吟,则暗谓有伴比无伴更悲。

这与“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的写法,不无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正面的情况起反面的作用;

所不同的是 ,“蝉噪”、“鸟鸣”可能是写实,“燕吟”只能是设想。

“杏花宜带斜阳看 ,几阵东风晚又阴。

”在凄冷低迷中盼望杏花映着斜阳,能给人带来一点绚丽之色,带来一丝温暖的春意,谁又知天不作美,吹来几阵东风,偏把阳光吹走,使黄昏依然阴沉。

这会起什么作用?

对作者的心境会有什么影响?

词至此结束,虽都没有明白说出;

但读者联系上下文,自可体会得到。

前人常把吴文英的词作看成是与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相对立的“实质”词的代表。

吴文英的慢词 ,有一些确有词藻堆垛 ,雕琢过甚之嫌。

但这首《思佳客 》,读来却颇感闲淡婉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清空”词的笔法有一致之处,可见梦窗词的风格在统一中也是有着多样性的。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132303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