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注释〔说明〕此诗写于晋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

这首诗以哀怨悲伤为基调,历述自己从少年以来所遭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过着饥寒贫困的痛苦生活。

诗人“结发念善事”,本指望从善而得福,但一生的不幸遭遇和现实的穷愁困顿,使他不能不对天道产生了怀疑,并迸而归结到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而慷慨悲歌,从而更加深了哀怨悲伤之情。

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则如泣如诉,历历在目;

抒怀抱,则跌宕起伏,凄怆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2)。

结发念善事,g 俛六九年(3)。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4)。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5)。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6)。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7)。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8)。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9)。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10)。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11)。

注释(1)怨诗楚调: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楚调。

王僧虔《技录》:“楚调曲中有《怨歌行》。

”本诗就是模仿这种体裁,以抒发哀怨悲伤之情。

庞主簿:即庞遵,字通之,诗人的朋友。

主簿是其官职。

邓治中:事迹不详,亦为诗人之友。

治中是其官职。

(2)天道:犹言天命。

古人迷信认为,人的福祸命运是由上天主宰、支配的。

幽且远:深邃而玄远。

茫昧然:幽暗不明的样子。

(3)结发:犹“束发”,谓年轻的时候,一般指十五岁以上。

《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注:“束发谓成童。

”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

”注:“成童,十五以上。

”念善事:打算做好事、积善德。

g 俛(mǐnmiǎn 敏免):勤勉,努力。

六九年:五十四岁。

(4)弱冠:指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弱,年少。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世阻:世道险阻。

陶渊明二十岁时,是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当时北方的前秦大举入寇,时局动乱;

同时江西一带又遭灾荒。

这就是“逢世阻”的具体内容。

始室:指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妻),始理男事。

”丧其偏:这里指丧妻。

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都叫“丧偏”。

(5)炎火:炎日似火。

指旱天烈日。

焚如:火烧一般。

螟蜮(míng yù 冥域):侵食禾苗的两种害虫。

《吕氏春秋?任地》:“又无螟蜮。

”高诱注:“食心曰螟,食叶曰蜮。

”恣:恣意,放纵。

中田:即田中。

(6)纵横:形容狂风暴雨之猛烈。

收敛:收获。

不盈廛(chán 蝉):不够交纳田税。

盈,满。

廛,古代一夫之田。

亦指田税。

孙冶让《周礼正义?遂人》:“《诗》所云‘三百廛兮’者,自是三百家之税。

”(7)抱饥:谓挨饿。

寒夜:指冬夜。

(8)造夕:到了傍晚。

思:盼。

乌迁:太阳迁逝,即太阳落山。

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所以太阳为金乌。

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所以一到傍晚就盼望天明,而刚至早晨又希望太阳快些落山。

(9)离忧:遭遇忧患,离,通“罹”。

凄:凄然,悲伤。

(10)吁嗟(xū jie 虚阶):感叹词。

浮烟:飘浮的云烟,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11)钟期:即钟子期,是古代音乐家伯牙的知音。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许人在这里借钟子期指庞主簿、邓治中,表示只有他们才能理解这首悲歌的深意。

信:确实。

译文天道幽深而玄远,鬼神之事渺难算。

年少已知心向善,五十四岁犹勤勉。

二十岁上遭时乱,三十丧妻我独鳏。

旱天烈日似火烧,害虫肆虐在田间。

风雨交加来势猛,收获不足纳税钱。

夏日缺粮长饥饿,冬夜无被受冻寒;

夜幕降临盼天亮,日出却愿日落山。

我命自苦难怨天,遭受忧患心熬煎。

死后名声何足叹,在我视之如云烟。

慷慨悲歌孤独心,唯有知音晓哀怨。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16889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