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慢
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注释注释:原序: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伎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
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这是吴文英饯别好友尹惟晓的一首词。
词中借与友人离别之苦 ,进而联系到自己与情人的久离之苦,陈询《海绡说词》中所谓此词“题外有事 ”,可能就是指的后一种凄苦。
“送客吴皋 。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开篇明旨,点明“送客”;
“长桥”,即吴江垂虹桥。
“试霜”、“枫落 ”,点出时间是霜夜枫落的秋天。
并借以表达送别时的凄清景色 。
“望天不尽;
背城渐杳;
离亭黯黯 ,恨水迢迢 。
”四句以对偶形式出现,浓墨刻画,水行相送,伤离惜别的情景。
客船面向无有尽头的水天而去,向后一望,离城却越来越远。
主客离别之处已隐约可见,意味着分袂在即。
而一水迢迢,充满离恨,也象水天远去无尽。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写水中、岸上所见影物 ,进一步描绘离情。
“红衣”,指荷花,翠叶凋零 ,花老香消,情兼比兴。
“残柳”是岸上之物,它枝叶黄落,愁烟笼罩,也好象在替人惜别。
睹凋荷而伤年华,见残柳而添离恨,迟幕之嗟,离别之恨 ,于此交融,令人难以为怀。
“念瘦腰”三句,是从“残柳”生发 ,感旧伤今,互相映衬,愈增离思。
“沈郎 ”,原指沈约,用其瘦腰事以自喻。
过去也曾小泊江边,傍柳系舟 ,但心情不同,以昔乐衬今苦,使离别黯然消魂之情状愈加突出。
上片以浓墨重彩刻画了秋日的惨淡景致,衬托出送客的悲愁,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亦为下片写惜别奠定了基调。
饯别席上,当地有一个姓赵的主簿命小妓唱清真词侑尊 ,其中可能有别的词。
换头“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
”三句,用箫史、弄玉吹箫 ,其后夫妇成仙的旧事,喻倚箫唱清真词的小妓,歌声美妙 ,好似凤鸣一般。
《九辩》传为宋玉所作。
这里把这两个典故联系起来,意谓即使有象弄玉吹凤箫那样悲咽,作《九辩》的宋玉那样的才华情思,也无法招悲痛欲绝的送客断魂。
这断魂,分成天上和地下两路随飞云、寒涛流驶而去。
一方面小妓之歌,载着离恨,飞上云霄;
另一方面,客人最终仍得要乘船而去 。
“素秋”指悲秋伤别之情,不可能因客人的离去而消失,只有一缕断魂,趁着寒涛败叶,一直跟客船远至天涯而已 。
结句“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更是神思缥缈。
翠翘指所思女子,可能词人因“醉鬟留盼 ”而联想到所思念的情人。
他梦想远方的情侣,但不能相见,所以这颗离心恐也会随过南楼的悲鸿而远去吧 ?
此处是化用赵嘏“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的诗意。
这首词虚实 、隐显 、真幻互相结合。
上片开头“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是实叙。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寄离愁于枯荷残柳,已是虚实结合 ,似是显而隐了 。
“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是虚实结合,表现了灵魂深处隐微,复杂的情感。
下片写僧窗惜别,是实,但别思飞扬,已成虚写。
通篇读来,虽显隐晦,但亦回味无穷。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272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