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琼花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注释注释:在我国的名花中 ,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
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 :“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 。
⋯⋯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中,寿皇(孝宗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 ,憔悴无花,仍送还之。
其后 ,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
”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
开始数语,就本题发挥 ,并将人与花合写 。
琼花,像轻盈雅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走下楼来。
“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 。
“ 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
“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
“袜尘 ”,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
“迷楼 ”,点出扬州。
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楼。
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漫》一词为证 。
“ 香”,一种熏香用的铜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可置于被褥中,香烟不灭。
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
“记晓 ”三句,承上“迷楼”,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在清晨剪下像春冰般寒洁的琼花,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缇骑”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
“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 。
赵以夫原唱《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
”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
“ 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
词言琼花“ 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
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
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有梦魂。
此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由“吹梦南州”一语点出新意。
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似羞人 、踪迹萍浮 ”。
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了。
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
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秦观《琼花 》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
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 。
”郑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
“我欲 ”二句,写词人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
“缠腰骑鹤”,谓自已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
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
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
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604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