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鲍照

十五讽诗书。

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

飞步游秦宫。

侧覩君子论。

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

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

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

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

卷袠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

安知今所终。

注释第 361 页[①]讽:背诵。

诗书:《诗经》和《尚书》等。

翰:笔。

这里是泛指各种文章。

靡:无。

这二句是说十五岁时即会背诵《诗》、《书》,精通文辞。

第 361 页[②]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年刚二十称为弱冠。

参:参谒。

多士:指众多的达官显宦。

第 361 页[③]飞步: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

秦宫:秦都咸阳的宫殿,这里泛指京城。

第 361 页[④]侧睹:从旁边看到,这是自谦之辞。

君子论: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论著。

预见:随同他人一道看见。

预同“与”,也是自谦之辞。

古人风:象古代人那样的品格、风度。

这二句是说自己有机会读到了君子的论著,学得了古人那样的道德修养。

第 361 页[⑤]两说(shuì税):两次劝说。

这是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说新垣衍和下聊城的故事。

一次是鲁仲连来到赵国,得知魏王使新垣衍说赵尊秦昭王为帝,他就去责问新垣衍,使得新垣衍闭口不敢再言帝秦之事。

另一次是燕人攻占了聊城,齐田单反攻聊城数年不下。

鲁仲连就写了封书信用箭射入城中,信里分析了燕将的处境,那燕将得书后就自杀了,于是齐复得聊城。

穷舌端:使善辩论的人无言答对。

舌端,舌尖,指辩才。

本《韩诗外传》:“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五车:形容书多,可装满五车。

笔锋:笔尖,指文才。

这二句是说其辩才有如鲁仲连,可以使对方理屈辞穷;

其学识极渊博,可以摧折文士们的笔锋。

第 361 页[⑥]白壁贶(kuàng况):以白壁相赠。

贶,赠送。

这用的是庄子或虞卿的故事。

据《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曾派人以黄金千斤、白壁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以黄金百镒、白壁一双相赐。

聊城功:指鲁仲连助齐下聊城后,齐欲赐给他官爵,他不受而去。

这二句是写功成不受赏,不肯收白璧之赠,又耻于接受官爵。

第 361 页[⑦]晚节:晚年。

从:从事。

世务:指治国为政。

第 361 页[⑧]乘障:守御边疆。

乘,守。

障,边塞地带防御敌人入侵的障堡。

和戎:原意是出任使臣,和当时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去修订盟好。

这里是指以武力征服。

第 361 页[⑨]解佩:解下玉佩。

佩,古代文官和文士们结在衣带上的饰物。

袭:穿。

犀渠:兽名,犀牛之属。

这里是指犀甲,古时甲胄多用犀皮制成。

这句是说弃文从武,脱下文士的服饰,穿上了武将的甲胄。

第 361 页[⑩]卷帙(zhì至):书函,或盛书卷的布囊。

古代书为卷轴,盛在布囊之中。

奉:承。

卢弓:黑色的弓,古代诸侯立大功者天子赐以卢弓、卢矢。

这句是说把盛书卷的帙也用来装卢弓了。

第 361 页[11]始愿:最初的志愿。

这二句是说自己没有力量实现初愿,只得弃文从武,而从武的结果如何,现在却不得而知。

说明摹拟古人的作品叫拟古。

鲍照的《拟古》诗共八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这首诗主要是仿效阮籍的《咏怀》(“昔时十四五”)和左思的《咏史》(“弱冠弄柔翰”)。

诗的中心思想是叙述个人的志愿和夙愿不遂的慨叹。

前半部写自己的才能和理想:少年时熟读诗、书,能写文章,结识显贵,漫游京城。

不但看过很多名人论著,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且还善于论辩,知识渊博。

他希望建功立业,然后象庄子、鲁仲连那样不受财货、官爵。

后半部写到了晚年不得已而弃文从武,感伤自己早年志愿的不得实现,又忧虑今后的命运。

看来诗人是对当时重武轻文的风气有所批判,流露了一种对个人遭遇不满的情绪。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746255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