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送周君崇录判

朝代:作者: 吴存 体裁:

淡津桥、两池春水,多情偏写人影。

冰姿玉质梅花骨,谁似此君清整。

秋兔颖。

似百炼吴钩,气挟风霜冷。

光芒炯炯。

小试神锋,蛟奔蜃走,彭蠡湛千顷。

芝山下,三世甘棠旧境。

春风重绿相映。

缇屏昼战声华接,还羡纠曹名盛。

风力劲。

想御此、泠然径上蓬莱顶。

城烟楚暝。

怕别后怀人,登楼无柰,天阔暮江永。

这光景能消几度。

大都数十寒暑。

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

朝复暮。

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

高情自许。

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

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

韩颠彭蹶无数。

一溪隔断桃源路。

只有人家鸡黍。

歌且舞。

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

暂来樵斧。

贪看两争棋,人间不道,俯仰成今古。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注释:原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①作于淳熙六年(1179)三月,时稼轩正奉命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同僚设宴饯行,作此词。

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

漕:漕司,宋时称主管漕运的转运使。

同官:同僚。

王正之:王正己字正之,稼轩的友人和同僚。

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

貌伤春宫怨,实忧国愤世。

词以暮春起兴,风雨伤春,实伤国势飘摇。

以下惜春、留春、怨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春色难驻,美人迟暮;

蛛网惹絮,匪夷所思,知其不可而力挽之。

下片直抒本意。

“长门”五句怨极语,怨极而怒,词锋直指妒蛾眉者。

结处斜阳烟柳,怨而不怒,凄婉之至。

《白雨斋词话》:“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细味之,外柔内刚,刚柔相济。

②“更能消”两句:叹残春难承风雨,喻国势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消:经得住。

③“惜春”两句:写“落红无数”的伤春之感,而以“怕花开早”的惜春心理作衬托。

④“春且住”两句:听说芳草已迷春的归路,劝春暂留。

见说道:听说是。

⑤“怨春”四句:怨春无言自去,惟有画檐蛛网留得少些春色。

此喻关心国事者,人少势孤。

或谓蛛网惹絮喻小人误国。

算:算将起来。

画檐:雕花或有画饰的屋檐。

尽日:整日。

惹飞絮:沾惹柳絮,以柳絮象征春色。

⑥“长门”五句:谓遭人嫉妒,势难再度邀宠。

喻小人弄权,复国大业难成。

据《昭明文选·长门赋序》,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幽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文,以千金请作《长门赋》。

武帝读后感悟,陈皇后由是再度承宠。

按:《长门赋》实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传也不载陈皇后复得亲幸事。

稼轩不过借以抒怀。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此承上指陈皇后,实喻爱国志士。

⑦“君莫舞”两句:申斥善妒者休得意忘形,须知玉环、飞燕亦难免归于尘土。

玉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小字,后死于马嵬兵变。

飞燕:汉成帝宠爱的皇后,姓赵。

失宠后废为庶人,自杀身死。

⑧“闲愁”四句:言莫登高楼,残春落日徒自令人添愁。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 ,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 )暮春写的词 。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 ,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 ,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

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

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 。

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 》。

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

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

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 ?

“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

“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 。

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

“皆尘土 ”,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

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 :“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

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

危栏,是高处的栏干。

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

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

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

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

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

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 ”,⋯⋯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 ?

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

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

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

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

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

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 。

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

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

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

“绿肥 ”,是说树荫浓密。

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 。

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

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

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

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

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 :“辛幼安晚春词 :‘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 。

‘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

”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 。

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 ,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

《破阵子 》比较显,《摸儿》比较隐 ;

《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

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

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

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07955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