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钱万户宜之邀予赋瑶台景

朝代:作者: 张翥 体裁:

甚瑶台、翠鸾雏小。

风流占断妍景。

数声何处啼春胜,帘卷晓窗人静。

天气困。

梳未稳、绿鬟倭堕临妆镜。

懒羞倦整。

待铰个金花,眉夫双雁,还怯剪刀冷。

仙家好,十二行云路迥。

牢笼芳梦不定。

多情正要人拘管,无柰绿昏红暝。

乘酒兴。

携两袖、天风飞上蓬莱顶。

阑干独凭。

为唤玉笙来,霓裳按舞,和月醉花影。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

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後。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

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

空眉皱。

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

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作者送别的对象是与自己同榜中进士的友人徐云屋。

该词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除抒写离愁别绪以外,还将当时的世事与境遇融入其中,因而内容更为深广。

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

“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

此句与作者的名作《兰陵王·丙子送春》开端“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一句相类。

“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 。

“少年嫋嫋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

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

“天涯恨”即是飘泊他乡之恨。

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飘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

两句关合双方前后情事,由一“长”字表时间跨度又转回目前。

“休回首”三字,文情顿挫,令人嗟叹不已。

二人共谓不要去观看那迷朦的烟柳,摆脱掉盘郁于怀的天涯沦落之感;

接下又谓但又不能不看细雨迷迷中的断桥,憔悴之人却又旧地重归。

“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 “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

“东风”四句,用刘禹锡诗语。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说:“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几句是讲作者自己。

作者姓刘,古人用典常喜切姓,以收一语双关之效。

从“花复认郎否”一句看,又是借用刘晨、阮肇入桃源遇仙子故事,追忆少年时优游闲适的生活,以感叹如今年华不再,不堪回首。

周邦彦《瑞龙吟》词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便是兼用刘禹锡“前度刘郎 ”诗语与刘晨遇仙故事以写游冶经历的先例 。

对此,刘辰翁又出新意 ,以刘郎与桃花的痴问,体现昨是今非之慨和坎坷沦落之恨。

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 ,同时又兼及自己 。

“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

“剪韭 ”,源出杜诗,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写卫八处士用乡间家常饭菜招待杜甫,这里写刘辰翁没有珍馐以待客,但茶饭虽粗劣,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

杜甫此诗主要抒发“别易会难”之慨 ,自然能引发起刘辰翁此时的共鸣同感。

“前宵”三句,是追叙昨晚宴别的情景:豪饮放歌,酒湿春衫,狂放,慷慨中得见与友人情谊之深厚。

既刻画出两人性格的豪放,又表现出心情的悲苦。

恁,为宋时口语如此,这样之义。

言昨晚同一时间已曾饯别,今朝依旧痛饮,足见两人友谊的深厚。

“空眉皱”三句又转到今日酒宴:筵席上两人都已生白发,徒然浩叹伤怀。

空,白白地,明知叹息无济于事仍不由得叹息年华的易逝 。

人人,每一个人。

此处指主客两人。

“白发”承前 “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怎不让人扼腕浩叹呢。

“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

临分,临别;

把手,握手。

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

“论文”、“顾曲”用两个典故。

“论文”,见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顾曲”指周瑜精于音乐之事。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酒器)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这里指在宴席上听曲,这几句一方面写临别时的感叹,重逢何期,道出分别的珍重;

另一方面又补写宴会的内容,论文 、听曲 ,出生本色尽现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叹”字以下是一个领字句,十三个字都是“叹”的内容。

用这样长句煞尾,气脉通贯,令人读后感慨不已,思绪起伏。

此词写别情,但并不仅仅停留在抒写友情之深,而是融注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飘泊异乡的“天涯恨”,又有功业无成、年华易逝,感伤。

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慨叹哀愁。

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须溪(刘辰翁)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

”遒劲有力的风格和曲折顿挫的笔势与丰富复杂的内容融铸一体 ,相得益彰 ,此词即是一例。

此外,善用典故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这又与辛弃疾词风格相近。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080350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