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
早春时候,他正在到南方去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在洛阳(洛中)的朋友们,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
古代楚国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以及四川、广西、陕西三省的一部分。
后来所谓“楚”,常常泛指南方的广大地区。
第一句说,极目千里,所看到的树色、天色,都在古代楚国的范围之内。
远行的人最怕望不到边的路,他所要走的路却正有千里之遥。
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我这个在外旅行的人(行人),是多么担忧这遥远的路程啊(何苦赊)! “赊”遥远的意思。
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出门,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只是船和马,多数人得靠徒步行走;
要走千里路程,可不是一容易的事。
知道这情况,这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穷千里”,就这样“何苦赊”了。
在古时候,离家远行是很容易产生孤寂的感觉的,第二联正是写这种感觉:走近散发出芳香的树时,正好看到北归的大雁;
到了行人宿夜的旅店(候馆),又听到山里的乌鸦乱叫(噪)的声音。
雁是一种候鸟,冬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到处漂泊。
在外旅行的人,见到大雁,常常会触发自己孤独流浪的离愁。
何况这雁在春天又是向北飞,而他却要往南行,这一对比,便更增加了他有家不能归的感慨了。
一天走累了,本想在旅店好好歇一下,却又听到乌鸦烦人的叫声,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走了一段陆路,又改换成水路。
第三联写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
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
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
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
他在想什么呢?
最后一联说,迎着春天的东风,喝上一杯闷酒,在这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只是想着家乡。
逢年过节,一般都要同家人团聚,共贺新春。
可是他在新春的时候,还要在外地长途跋涉,哪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呢?
新年只能使他更加想念家乡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494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