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晴至报恩山寺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释诗的开头,“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巉巉”,山石的高峻险峭。
“磴”,石级。
意思是说,山石险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
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露水打湿了衣裳。
这里,拂松穿竹,不是分指从竹丛中穿过,松枝拂人,而是合指穿过松林竹丛,松枝竹梢拂人。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
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飞起一只野鸡。
描绘出一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是全诗中的突出部分。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写山村暮春初夏之交的生产状况。
大麦没有收割,整治菜园子已经晚了;
春蚕还在喂养,桑树也显得枝叶稀疏。
从这一联诗看,作者对农家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
大麦收割前就得整治菜园子,春蚕也是到了吐丝做茧时才停止吃桑叶。
这一联诗描绘了又一个画面,从远水高林,移到村外麦地桑丛,视点从远到近。
末一联,“暮烟已合牛羊下”,写村庄中的晚景。
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
这一句的意境,是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中化出来的,用在这里,写山村的晚景,很妥贴。
“信马林间步月归”,是说自己,骑在马上,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写的是山村中的画面,视点从村外移到村中。
全诗八句,时间是从清早露水未干时出发,一直到了晚上月亮上来,才到达住处。
一路上,信马慢行,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
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画面,视点随着移动。
这里正表现出一位画家诗人作品中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http://www.richcon.net/My06/index80.asp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515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