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注释[创作背景]这是文天祥就义后不久,谢翱为他的诗文集题写的诗。
[内容评析]起句劈空而来,文天祥殉国的不幸消息传来,谢翱肝胆俱裂,痛不欲生。
但作者并不简单叙述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而是写自己在噩耗传来后的极度痛苦和迷乱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飞越千山万水,到万里之外的北国去和死者见面。
次句承上而来,却又急转直下。
当精魂不辞万里之遥,跋山涉水,到达北国之后,却又「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深深的悲哀和失望中,梦魂猛醒过来,原来所知已物化,幽明隔绝,再无相见之时。
「飞」的急切和「隔」的绝望,在这里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照。
诗人悲不能已,痛哭着迸出了下面两句:「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忠臣死得其所,自己苟且偷生,又有甚么意趣?
这两句用「死」、「生」二字组成奇特对偶句,蕴蓄着极深挚的感情,格外哀切动人。
第三联转向正面写文天祥,进一步抒发哀痛心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表明心迹、充满正气的诗句。
如今,耿耿丹心仍在,而英雄却带着未酬的壮志,含恨离开了人世。
尾联推进一层。
痛苦是需要发泄的,然而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竟然没有可以发泄自己感情之处。
伤心之泪,未能明流,只得暗吞。
末句委婉地表示决心,将埋名隐姓,遁迹山林,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语气平和,但忠愤抑郁之气仍勃勃于言意之表。
此诗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抒写深沉的家国兴亡之痛。
由闻知死讯、渴求重见到死生相隔、无缘重逢:再由壮志未酬、血沃大地,到无处挥泪,决心归隐,百转千回,从深处着笔,写到至情处,不辨是诗是泪。
作者本以工于锤炼著称,这首诗却以白描见长,字字用血泪凝成,读之令人泣下。
[难词注释]①文山:文天祥。
卷:这里指诗文集。
②丹心:赤诚的心。
文天祥有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浑:全。
③碧血: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常以「丹心」和「碧血」并举,称颂为国死难人。
④堪:可,能。
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41.ht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79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