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 次韵酬复孺

朝代:作者: 钱应庚 体裁:

折冲尊俎谈兵略。

还记五湖船,烟波约。

东邻有客归来,应讶山翁瘦如鹤。

问讯旧玄都,今非昨。

当年锦里依稀,青山似削。

天地一蘧庐,从栖泊。

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阑药。

白首友于情,同忧乐。

折冲尊俎谈兵略。

还记五湖船,烟波约。

东邻有客归来,应讶山翁瘦如鹤。

问讯旧玄都,今非昨。

当年锦里依稀,青山似削。

天地一蘧庐,从栖泊。

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阑药。

白首友于情,同忧乐。

更筹图子宣和谱。

流落到如今,空怀古。

江南荒草寒烟,前代风流共谁语。

犹有赋骚人,迷湘浦。

乌衣巷口斜阳,**院宇。

玉树后庭花,谁能举。

五陵残梦依稀,回首天涯叹行旅。

马上杜鹃啼,愁如雨。

紫箫吹破黄州月。

簌簌小梅花,飘香雪。

寂寞花底风鬟,颜色如花、命如叶。

千里В兵尘、凌波袜。

心事鉴影鸾孤,筝弦雁绝。

旧时雪堂人,今华发。

断肠金缕新声,杯深不觉琉璃滑。

醉梦绕南云,花上蝶。

几番风雨西城陌。

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阑人,如曾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释注释:乍看,这似是一首伤春的词,细玩,则不难看出这实则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

他的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 ,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金后期,受蒙古压迫,不得不迁都于汴梁,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 ,已变得荒凉萧条 ,昔日的歌舞升平,繁华似锦 ,正成过眼烟云 ,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这才是词作者伤春的真正用意。

他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依然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他为国家的前途而忧心如焚,但迫于形势及朝廷的猜忌,却也不敢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好以伤春为引,寄寓自己的无限感慨。

了解了以上背景,再看这首《春草碧》,自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

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 ,思绪联翩 ,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己 。

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 ,“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

他是多么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 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啊 ,但却终是“不见”。

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 ”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

“更笑老东君 ,人间客”。

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

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

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 ,但幸有新翻的笛曲 ,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 ”,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 。

然而 ,“倚栏人 ”却只是“如曾识”,似曾相识的“倚栏人”怎能看做是知音,长夜对话 ,以慰愁怀呢 ?

值此春色已逝之时,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

”则是点晴之笔。

道出了昔日燕京今日的荒凉与故苑后宫今日的萧条。

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 ,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 。

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

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959305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