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朝代:作者: 欧阳修 体裁: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注释: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

喜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

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

“ 平山阑槛倚晴空 ”,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

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

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 。

据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 ,应该是清晰的 ,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

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 ,青山隐隐 ,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

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

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

词人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

在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

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

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 。

可贵的是 ,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

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 ,与词题相应 。

据《宋史》卷三百十九《刘敞传》记载,刘敞“为文尤赡敏 ,掌外制时 ,将下直(犹今语下班),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写信)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

”九制,是指九道敕封郡王和公主的诏书,刘原甫立马却坐,一挥而就,可见其才思的敏捷。

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

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于是乎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词的结尾二句 ,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

饯别筵前 ,面对知己 ,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

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

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

欧公在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东坡何其相似乃尔!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3652320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