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至顺癸酉立春,客有持逃禅翁此卷相
题柳梢青调,亦赋一首云从别幽花。
玉堂金马,十载忘家。
横幅疏枝,如逢旧识,同在天涯。
荒村茅屋欹斜。
待归去、重寻钓槎。
解却丝钩,青鞋藜杖,翠竹江沙。
故写梅就书之。
环竹庄人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
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
待东君汩没芳姿,渐迤逦、檀心半坼。
缓步迥廓,黄昏淡月,那时相得。
诵秦少游柳梢青乐府,依其调作俚曲以遣兴。
南方适口多品,此则记予之篇嗜而多用者,可行盖亦知味,请同赋,资一笑云窗对晴岚。
门临流水,坐阅归帆。
为口劳心,雪犹烧*,霜便分柑。
酒香梅下茅庵。
就湖置、新鱼满篮。
梦记当年,此皆身享,好个江南。
首及许桢步韵四首并删去另录。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悠悠羁旅愁人。
似飘零、青天断云。
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
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
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
词的上片 ,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
开首“萼绿华身 ,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三句,描写昔人情人的美丽姿容。
“萼绿华”,仙女名。
道书记载,萼绿华年约二十,穿着青色的衣裳,长得非常美丽。
在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落在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赠羊权仙药使其成仙。
唐宋诗词中的仙女,往往也是舞娘歌妓的代称。
萼绿华也是一种名贵的梅花,萼片枝梗皆作纯绿色。
“小桃花”,桃花的一种,形状如垂丝海棠 。
“安石榴”,石榴的别称 ,初夏时节开花,花色非常红艳。
一位,三句写出情人的面貌:她有着天仙般美丽的容貌,手中拿着绘上小桃花的歌扇,穿着一条鲜艳的红裙。
三句并列写来,连用了三个花名,女子的神韵气质已显现出来了。
接下“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三句,写出自己对情人的眷恋仰慕之情。
“子野”,晋恒伊的字。
《世说新语·任诞》载:桓子野每闻清歌 ,辄唤“奈何”。
谢公(安)闻之 ,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周郎”,指周瑜。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精通音乐,即使喝酒之后,曲有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词中以桓伊和周瑜两人,写出对情人的深情 。
“曾恼夫君”一句小结。
“恼”,有引逗 、撩拨义。
“夫君”,“夫”音扶,语出《楚辞·九歌 》,对男子的敬称。
词中自代作者。
这三句讲的是女子的清歌撩动了自己的无限情怀。
过片二句,笔锋陡转,写别后的状况,悠长的道路与思念 ,旧事如过眼烟云 ,怎不叫人愁恨?
“似零落 ”、青天断云”,七字有无穷的凄凉与悲怆。
“断云 ”,在词中有两重含义 :一是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如同青天上的孤独的云彩一般无所依归 ;
一是暗用“行云”曲故,谓别后两处分居,无从欢会。
由此而逼出末三句:“何处销魂?
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陆辅之《词旨》列之为“警句 ”,实际上将其放在五代北宋小令名作之中 ,也毫不逊色。
词人向自己发问:是什么使自己黯然销魂呢?
——是初三夜的一弯新月,是第四桥边的秀美春光 !
“ 初三夜月 ”化自白居易《暮江吟 》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和《秋思》诗中“弓势月初三”的句意。
“初三夜月,第四桥春”二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读来意味悠长,心中唯觉其妙,而口中却难以述评。
如果只是诠释。
初三夜的黄昏,西边天空中那一弯微月,它唤起了词人几多幽伤与情怀,迷惘、惆怅,何止是忆起她那如月般的蛾眉!
“第四桥”,在吴江城外,因泉品居第四而得名 。
苏轼姜夔、刘佃伦等均有词提到此桥。
“春 ”,也有两重意思:一是泛指春景、春意;
一是指酒,唐宋人常以“春 ”来命名酒,如《武林旧事》就载有“留郁春”、“十洲春”、“锦波春”等酒名。
词人在一个美好的春夜,喝醉了酒,重过第四桥边,远眺那天边的一弯新月。
此种情感,何能为怀!
还是让读者去细细品味吧。
道篇景美情深,情与景相协互动,心与物相迫感应,词句精审,意味悠远,堪称妙绝。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4276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