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後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释注释:作为辛派词人 ,我们提起刘过 ,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 、“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
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
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
陶潜在《饮酒》诗中说 :“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 ,其乐陶陶的情景。
深,言酌酒之满。
一个“深”字 ,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 ,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
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
“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 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云边”二句具体写“散”。
在这里 ,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
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
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
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 ”,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
“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
“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
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 ,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4281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