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抚军座送客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讌,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注释[说明]_此诗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秋,陶渊明五十七岁。

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

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

陶渊明亦应邀在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点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2)。

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3)。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4)。

洲诸四缅邈,风水互乖违(5)。

瞻夕欣良宴,离言幸云悲(6)。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7)。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8)。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9)。

[注释](1)王抚军:王弘。

义熙十四年(418),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

客:兼指庾登之和谢瞻。

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

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

按谢瞻永初二年(421)为豫章太守,次年瞻死,则此诗即当作于永初二年。

(2)卉(huì 会):草的总称。

腓(féi 肥):草木枯萎。

(3)爱:于是。

履霜节:指秋九月。

《诗经?幽风?七月):“九月肃霜。

”饯:以酒食送行。

将归:将要离去之人。

指咦登之、谢瞻。

(4)冒:覆盖。

倏(shū书):忽然,疾速。

(5)洲诸:水中陆地,大者为洲,小者为淆。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洲;

小洲曰诸。

”缅邈:遥远的样子。

风水互乖违:风向和水流的方向相反。

乖违:违背,有分离之意。

(6)离言:离别的话语,告别之辞。

聿:语助词,无义。

(7)悬车:也作“县车”。

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敛余辉:收敛了残余的光辉。

谓夕阳日光渐暗。

(8)逝:去,指离去的客人。

止:留,指送客的人。

判:分开。

旋驾:回车。

迟迟:缓慢的样子。

(9)回舟:归去的舟。

回:还,归。

万化:万物变化,指宇宙自然之化迁。

遗:忘,消失。

[译文]_秋日凄寒风凌厉,百草皆衰成枯萎。

眼见霜降至九月,登高饯别送客归。

寒气肃肃宠山泽,游云飘忽无委依。

洲诸四望天遥远。

风向水流正相背。

傍晚欣逢设佳宴,离别话语使人悲。

晨出之鸟暮飞归,夕阳落日残光辉。

客去我归路不同,回车惆怅意徘徊。

目送归舟去遥远,情随自然归空寂。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450535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