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与魏鹤台饮夫容洲,牟成甫用东坡

朝代:作者: 赵孟* 体裁: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

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

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

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

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

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

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全。

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注释:元好问,金代词人。

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

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然当国事者无能,只能苟且余生,游览山湖,抒发自己志气。

这首水调歌头写其游伊河龙门段的所见所感。

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词的风彩。

词人笔锋是雄伟壮大见称。

上片起首“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气势不凡,水声激荡,浪花飞溅,显出景色之壮观 。

“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因有龙门山和香山东西隔河对峙 ,故得此名。

龙门之前,水势湍急,险滩密布,水声郁怒,震荡山壁。

前人多有词句形容此段之险。

如白居易写诗道“六月滩声如猛雨 ”(《绝句》)“ 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 ?

”(《滩声》)写出洛阳龙门特有的水势奇景。

而这里作者不仅写水势之急,又以“秋气静高林”之一“静”衬托出龙门水声的气势不同凡响 。

一动一静,相互呼应,形成一幅秋光水势图,使人不禁充满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用一个“回头”又将远在北面的洛阳尘土飞扬的景象与此地天明水秀 ,云林优美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前日神光牛青,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神光牛背 ”典出《世说新语》言晋人王衍为族人所辱,以肴盒掷其面 ,不以为意 ,盥洗毕,牵王丞相(王导)臂 ,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在我眼光 ,乃出牛背上。

”言自己风神英俊,不与他人计较。

“春风马耳”,李白有“世人闻此皆掸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言对外界议论漠然视之无所动心,如过耳旁风。

“一笑青山底;

未受二毛侵。

”本句与上句其实都是劝勉友人李长源的话 ,让其不要受外界干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

以以前风景之趣喻人生处世之道,由景道情,极其自然。

下片言龙门胜景,天地难寻,应该在山水之间找到自己的乐趣 。

“ 门龙门 ,何所似,似山阴”借用“ 山阴道山 ,应接不避 ”的典故来形容龙门之美。

“平生梦想佳处 ,留眼更登临。

”“留眼”,杜甫有诗曰“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之句,用此词更渲染出景物的迷人风光,是梦想的佳处。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

”作者被美景陶醉,要在此畅饮开怀,以花鸟作伴,倾听天颢之音,欣赏这脱尘出凡的美景,不愿再闻听什么丝竹之乐 。

表现词人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思想感情。

此词语句清新自然,诗意又古朴雅致。

通篇自然倾泻,真情实感流露笔端。

对现实美景的赞叹 ,对友人的激励劝勉 ,极其自然融二为一,显示出作者的独到之处。

正如后世清人邹祗谟所言”诗语入语,词语入曲,善用之即是出处,袭而愈工。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710427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