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贺金沧洲花甲
天遣东莱吕,丁巳瑞南州。
*侯芳裔如此,生岁媲前修。
偻指六旬逾一,过眼流光两世,花甲又从头。
浩气塞天地,吾道付沧洲。
暮日望,排日宴,九霞流。
齐眉偕老如愿,桂子播芳猷。
孙禀箕张双宿,祖付诗书千卷,此外复何求。
但愿延椿算,燕翼更贻谋。
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
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除书星耀,喜气云蒸。
僭揭短歌,用旌 手, 以芹香之赞,少见柏悦之诚。
以期道觉期民,志本同耕莘之志,佐天子相天下,堂重新画锦之堂。
赞庆 深涵容多幸殿阁微凉迥,吹到敕书新。
定知盘谷深处,草木焕精神。
帝念水纹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经纶。
婉婉幕中画,行矣细敷陈。
负公望,行自此,列朝绅。
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
家有青毡钧轴,******,振武接芳尘。
自秉浮溪笔,昼绣记逢辰。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
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
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
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注释注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批评南宋词已成“羔雁之具”,意思是词已成为人们之间已相馈赠的礼品,失去了真情。
这个评价有合理之处,但不免绝对。
此词是祝贺他人娶媳妇的应酬之作 ,但写得喜气洋溢,自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情趣。
想来新人合卺之夕,当其亲朋云集、宾客满堂、语笑喧哗之际,丝竹并起,歌者执擅板引吭唱此一阕,定然平添出许多的热闹。
“紫陌”二句,以“迎亲”开场。
妙在并不说破,只是展现两幅场景,让读者自己去玩味。
京城的大道上,风光正好;
姑娘的闺阁中,罗衣飘香。
——至于男方迎亲的如何吹吹打打,新嫁娘如何羞怯而兴奋地换上精美的嫁衣,种种细节,都在言外,引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
“相将”二句,缴出词人以宾客身份“贺人新娶”的题意。
“相将”犹言“相共”。
“人月圆夜”,点明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夜。
这一天,天边月圆,地上人双,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限地喜庆和幸福。
“先自少年心意 ,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三句,由“新娘”而“宾客”而“新郎”,移步换形,三方兼顾 ,用意十分周至。
然逐层笔法又各不相同,叙新娘时于空际传神,述宾客则就实处敷色,至此言新郎 ,将他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刻画得活灵活现,他对少女那娇媚的姿态爱慕已久,在经历过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终于等到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时刻。
佳节而结良缘,已是喜上加喜;
偏此良缘又属当事人不胜跂足翘首而待者,那就更美更甜。
于是水到渠成 ,引出“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二句来。
《诗·邶风·燕燕》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此处以双燕比翼齐飞,同归画梁,入巢相并,来形容新婚之幸福美满。
换头后五句,仍然扣紧新郎、新娘,但随韵脚又分为两层 。
“索酒子”三句写新人行交拜礼毕饮“交杯洒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及吴自牧《梦粱录》二著中有关记载,这种仪式盖由主持婚礼者命妓女执双杯,以彩缎同心结绾住盏底,而后男女双方互饮一盏,饮罢掷盏于床下,如两杯一仰一合,则为大吉大利 。
(或以盏一仰一覆,安放在床下,人为地造取大吉利之意。
)这三句分属三方。
“索酒”者,主持婚礼之人也。
“迎仙客”之所谓“仙客”,指新郎 。
“醉红妆”之应属新娘 ,一目了然,不必赘言了。
“诉衷情处,些儿好语难忘”二句,是写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终于得以在洞房里倾诉多日来的相思,而且免不了海誓山盟。
前面饮交杯酒是实录。
现在“诉衷情”的场面则是作者的想象,却在情理之中,显得分外甜蜜亲切,让人神往。
接着,词人将词笔运转回来,代表众亲朋诸宾客表达衷心的祝福。
祝辞亦分两层:“但愿”三句,祝新郎、新娘夫妻恩爱,地久天长 。
这是主意 。
附带言及“千秋岁”、“万年欢会”,兼祝小两口寿比南山,且形影相随,无离别之苦。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二句,则是预言此人家春风长驻,将早生 、多生贵子了。
“兰玉”句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 》中典故 ,该书载东晋名臣谢安问子侄们道 :“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子弟们好 ?
”其侄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大意是:这就好比人人都希望芝兰玉树那样的香花名木生长在自家的院子里、台阶边 。
)中国古代以多子多孙为人生一大福事,对子孙寄予厚望亦是人之常情,所以贺人新婚时常说“早生贵子”这一类祝福的话。
这首词,对婚礼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互相交织;
对此良缘的前因有追述,后果有展望;
对新郎、新娘的情态或分写,或合叙,写得既花团锦簇又有条而不紊 。
更贯穿着自己及宾客们的欢快情绪和良好祝愿,虽然谈不上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但至少它是以平等的人格去赞美生活中的美,而不同于那些为达官贵人乃至其老太爷、老太太或夫人们祝寿之类的阿谀之辞,应酬之作。
另外,本篇标明体例为“集曲名 ”,这在词中独具一格。
词之全称为“曲子词”,“曲名”即其所配合的燕乐曲调之名,亦即今之所谓“词牌”。
“集曲名”也者,盖谓通篇由许多“词牌”拼集而成。
具体说来,此词每句之中 ,都暗藏着一个“词牌”,它们依次是《风光好》、《绮罗香》、《人月圆》、《贺新郎》、《少年心 》、《殢人娇 》、《愿成双》、《于飞乐》、《燕归梁》、《索酒 》、《迎仙 客》、《醉红妆》、《诉衷情》、《意难忘》、《千秋岁》、《万年欢》、《应天长》、《长春》、《满庭芳 》、共十九支。
其中十八支曲今均有宋人作品流传,仅《愿成双》一调未见作者,当是散佚了(在元散曲中还有作品 ,属黄钟宫),幸亏有此词在,尚可补充有关词乐文献之不足。
所以说,此词的形式不仅新颖,紧紧配合内容的需要,而且具有文献学意义上的价值。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774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