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赠秋蟾周先生

朝代:作者: 李道纯 体裁:

铅汞了无质,炉鼎假安名。

殆因动静迷人,不觉堕声闻。

这个先天妙理,日用着衣吃饭,相对甚分明。

接物应机处,不动感而灵。

不是心,不是佛,匪为金。

明加眼力,莫教错认定盘星。

片片迷云涣散,湛湛禅天独露,个是本来真。

风定浪头息,月满水光清。

三元秘秋水,微密实难量。

米分清浊,天地人物一包藏。

一乃太玄真水,二气由兹运化,三极理全彰。

上下降升妙,根本在中黄。

兔怀胎,牛喘月,蚌含光。

人明此理,倒提斗柄戽银潢。

绝断曹溪一派,掀倒蓬莱三岛,无处不仙乡。

谁为白兰谷,安寝感羲皇。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

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

密密至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九穷一齐通。

直下承当去,个是主人公。

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

疑团打就,只今突出妙高峰。

拨置纷纷外境,收拾灵灵底个,生化了无穷。

毕竟作么道,日向岭东红。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

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

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二物自交并。

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

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

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

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迸出宝蟾明。

功行两圆备,谈笑谒三清。

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余。

双全道法,横拈倒用总由渠。

只这元神元气,便是天兵将吏,除此外都无。

说与洞蟾子,定里作工夫。

守为胎,用为窍,假为符。

既明此理,何须苦泥墨和朱。

若使精凝气固,便可驱雷役电,妖怪悉皆诛。

行满功成日,谈笑谒仙都。

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

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采药堤防不及,行火休教太过,贵在得其中。

执中常不易,天理感而通。

那些儿,玄妙处,实难穷。

自从会得,庵中无日不春风。

便把西方少女,嫁与南陵赤子,相见永和同。

十月圣胎备,脱蜕烁虚空。

在俗心不俗,尘里不沾尘。

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

践履不偏不易,日用无争无执,只此是全真。

方寸莫教昧,便是上乘人。

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

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

更把玄风鼓动,天外迷云消散,慧月朗然明。

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

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

亭亭水花凝*,万解冷香浮。

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

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

泛云腴,歌白雪,卷琼瓯。

尊前共花倾倒,一醉洗闲愁。

屈指秋光能几,歌咏太平风景,佳处合迟留。

更倩月为烛,散发弄扁舟。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释注释:在这首词同前一词牌水调歌头——游龙门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

与前词相似,本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

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 ,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

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

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 ,写中流砥柱悠闲。

“黄河九天上 ”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

而“下鬼瞰重关 ”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

“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

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俱备。

“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

“一柱闲”烘托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 。

“仰宛巢”三句 ,反用苏轼《 后赤壁赋 》“ 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

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

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

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 。

“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

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似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 。

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

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

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 。

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775232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