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释注释①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时稼轩闲居带湖。
郑厚卿:稼轩友人,疑即郑如崈(同“崇”)。
据《宋衡州府图经志》:“郑如崈,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绍熙元年正月罢。
”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治所在衡阳。
送别之作。
一起点题,留人不住,匆匆而去。
结拍惜别,无人共饮,惟邀明月。
中间叠层铺叙,或描画山川形胜,或颂扬非凡才干,或预祝凤诏早降,旨在冀希友人发展文化,关心农桑,严于吏治,兴利除弊,为万民称颂。
说明词人忧国兼怀民。
②“寒食”两句:言友人寒食节也未能住下,匆匆赶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用晋人帖语,见前《霜天晓角》(“吴头楚尾”)注⑤。
千骑(jì计)拥:为千骑人马所簇拥。
春衫:犹言春装,点明赴任季节。
③“衡阳”两句:石鼓山畔,衡阳城下,我曾停过马。
按:淳熙六年,稼轩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湖南安抚使,衡阳为其属地,常去视察,故有此语。
石鼓:山名,在衡州城东三里。
骖(cān参):古时指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泛指车马。
④“襟以”三句:言衡阳地区风景佳丽,地势险要。
襟以、带以:以……为襟带(衣襟、衣带),形成交互回环之势。
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潇湘:潇水、湘水。
桂岭:亦名香花岭,在今湖南临武县北。
洞庭、青草:湖名。
张舜民《南迁录》:“岳州洞庭湖,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
”紫盖:山峰。
据《荆州记》和《长沙记》,紫盖是衡山七十二峰中最秀丽、最高大的一座山峰。
⑤“文字”两句:希友人到任后注重教化,关心农事。
《骚》、《雅》:屈原的《离骚》和《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合称《二雅》)。
用以代指优秀的传统文化。
“刀剑”句:放下刀剑,从事农耕蚕桑。
《汉书·龚遂传》说,龚遂劝齐民勤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⑥“看使君”三句:借用谢安语(“使君于此下凡”),称颂友人的政事才干。
参阅前《念奴娇》(“我来吊古”)注⑤。
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友人郑厚卿。
⑦“奋髯(rán然)”两句:着意整顿吏治,严肃果断而又从容不迫。
奋髯抵几:振须拍案,形容激励而严厉。
《汉书·朱博传》载,朱博初任瑯琊太守,部属都怠惰称病。
朱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风气)耶!
”俎(zǔ阻):古代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尊俎”代指酒与食物。
⑧“莫信”三句:休说君门遥不可及,只要政绩卓著,即可奉诏归朝。
民歌五袴(kù裤):据《后汉书·廉范传》载,蜀郡按旧制,为防火灾,禁民夜作。
廉范(字叔堂)任蜀郡太守后,撤消旧制,只是严令储水以防火。
人民因此作歌颂扬曰:“廉叔堂,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短衣),今五袴(同“裤”)。
”后来就以“五袴”作为称颂官吏的用语。
归诏凤凰衔:凤凰衔来召归诏书。
⑨“君去”两句:叹友人一去,自己孤独无伴。
我谁饮:即我与谁饮,或谁与我饮。
“明月”句: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7815136.html